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 第304章 朱皇帝美梦成真

第304章 朱皇帝美梦成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若真能干成,那就是除了田赋、辽饷之外,最大的财税收入。

收上二十年,就够他圆梦了。

然而大明万里海疆,涉及沿海省份的海防,还要整肃几个市舶司,牵一发而动全身。

兹事体大,不可以不慎重。

为了这事,朱由检问了内阁问六部,问了六部问群臣。

所得到的回应,大多抱着怀疑态度。

比如陈子履题本里说,货物销往扶桑有三倍利润,那为何按大明的行价收税呢。

这不是纵容奸商,吃大亏了吗。

又比如说,为了严查偷逃漏税,必须在济州岛设立水师,在长崎外海日夜巡航。

这支水师至少得两三千人,几十艘战船吧。

每年打造战船、支付军饷、修缮营房、壁垒和炮台,至少得十万两吧。

济州岛孤悬海外谁也不愿意去,多半要委屈天津水师官兵了。

天津水师留在那里,那天津就没兵了,是不是又要招募新军?

折腾来折腾去,万一还是收不上税,岂非空耗国帑,白忙一场?

况且济州岛孤悬海外,长久驻军,恐步皮岛后尘,有尾大不掉之嫌。

不过陈子履圣眷正浓,大家不敢骂的太过分,只说少傅太年轻,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态度最鲜明者,要数山海巡抚杨嗣昌。

杨嗣昌在奏疏里明确反对,认为无商不奸,尤其走私贩子,都是穷凶极恶之徒。

现下每年几万两,那些人都要走私,没理由税银涨了十倍,就会乖乖交钱。

可能吗?

所以,陈子履的大刀阔斧,不会有多大效果,徒耗国帑而已。

不如多派能吏清丈隐田,加征“剿饷”。

大明有良田数亿亩,每亩加征六合粮米,折八文钱,另加银一分四厘九丝,每年就可以多征二百多万两。

一亩田怎么也能种出一石米麦吧,每亩加征二十文钱,不会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

各州县的官员、胥吏、粮户都是现成的,每逢夏秋两季,和正税、辽饷一起收就是了。

如此,不多费一分钱粮,不多费一分功夫,比济州岛开埠设卡强多了。

杨嗣昌洋洋洒洒上千字,说得有理有据,让人没法反驳。

朱由检一看奏疏,发现好像也对呀。

各省市舶司都由太监任提举,宫里派出去的人,难道就那么贪腐?

想来想去,又几次传召谢三,试图弄清陈子履的想法。

一日,谢三被问得头晕脑胀,迷迷糊糊中答道:“回禀陛下,或许陈巡抚也知道,各省市舶司收不上多少。他是以开市引客商呢……啊,这只是卑职的猜想,陈巡抚并没有说。”

朱由检听到新想法,立即精神大振:“你是朕的耳目,自然要仔细听,仔细看。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谢三暗暗懊悔,不应该胡乱猜测。

不过话都说出口了,又不能收回,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讲:“据陈巡抚所说,长崎乃倭王直领,税收由德川幕府把持。倘若济州岛开市,倭寇就可以绕过倭王买东西,少缴一道税。所以……”

朱由检天资聪颖,哪能想不明白,一句话脱口而出:“所以济州岛能卖上高价,大明海商宁愿多缴一道税,也要上岛买卖?”

旋即连拍大腿。

这不是从倭王的口袋里掏钱,往朕的内库里塞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