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张密不透风的铁网横亘其间,

遮蔽了整个城市的日光。

红日余暉映照下,网中泛起阵阵森冷的寒光,

瀰漫著令人窒息的气息。

这是地煞法术“剑术”释放出的纯粹杀意。

即便城楼上未被李武特意针对的明军將士,

此刻也被这气势所震慑,

心跳如鼓,双腿战慄,

从心底涌起难以抑制的惧意。

“这就是李先生的力量吗之前我还质疑燕军对他的吹嘘……”

“我也一样!如今亲眼见到,才知世间竟有如此人物。”

“难怪朱允炆不是当今陛下的对手,有李先生辅佐,谁又能敌”

士兵们回过神后,

不顾疲累,纷纷挤到城边俯瞰,

心中畅快无比。

与此同时,

蒙古诸部內,

“李武的传闻果然无虚!”

坤帖木儿凝视天际剑阵,满心惊恐。

“怪不得马哈促离去,他必定早已知晓李武的能耐!”

坤帖木儿心中怒火难平,

却无处宣泄,

毕竟当初是他们执意留下的,

如今悔之晚矣。

“大汗,是否撤军”

身旁副將焦急请示。

坤帖木儿紧咬牙关,

满是不甘。

他沉思片刻,沉重开口:

“绝不可撤兵!”

此言一出,眾人皆惊。

畏兀儿首领急道:

“再不逃,更待何时莫非你要送命”

他望向城上的李武,心生畏惧,

隨即说道:“这般操控飞剑的手段前所未闻,若他驱使飞剑攻伐,我们岂有胜算”

坤帖木儿严肃回应:

“李武此次独身而来,应因朱棣南征未能分身,日后之事,他绝不会单独露面。”

畏兀儿首领闻言,脸色骤变,沉默不语。

坤帖木儿冷笑一声:“凭我们这点力量,面对李武那诡异法术与数十万大军,不过是以卵击石。唯一出路,就是趁他孤身一人时將其除去,否则早晚沦为四处逃窜的败寇。”

首领迟疑片刻,最终点头赞同。

“好,我依你行事。”

坤帖木儿目光灼灼,盯著城头的李武。恐惧中夹杂著野心,他知道,这不仅是为避免末路,更是权势使然。若能击杀李武,他在蒙古诸部的地位必將无与伦比,甚至有望一统诸部。

“杀!”

一声令下,蒙古兵潮涌而上,意图攻破大同,取李武首级。

李武冷笑,低声喝道:“斩!”

话音未落,漫天飞剑如电光穿梭,自四方齐至。眨眼之间,已有数百敌军头颅落地,鲜血染红大地。城楼上將士欢腾,无不称颂李武神威。

有人低语:“李先生莫不是天上仙人”

“定是如此,世间哪有人能做到这般境界。”

“我大明得此高人,何其有幸。”

城楼上,若忽略那些堆积如山的,此刻氛围颇为融洽。

城楼下则是另一幅景象。

李武的飞剑每划过一次,便带走一条性命。

他们还未抵达大同城下,就已经折损数千人。

士气瞬间崩塌。

大营中,坤帖木儿神情阴沉。

他注视著城楼上镇定自若的李武,先前的狂热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深深的绝望。

对方仅一人,却完全无法抗衡。

这不是战爭,而是,一面倒的!

“李武还是人吗”他声音微颤。

副將也满是惧意,喃喃道:“大汗,衝锋的人怎么少了”

坤帖木儿一惊,隨即注意到进攻人数远不及预期。

还没反应过来,副將又问:“畏兀儿等部首领何在”

坤帖木儿浑身一震,脸色难看至极,怒骂道:“该死!那些肯定是打算撤退,想把我当诱饵引开李武!”

刚才这些人还附和他的计划,要击杀孤身的李武。

实则心中早已放弃战斗。

全被了。

“大汗,我们现在怎么办”副將急切询问。

坤帖木儿虽不甘,却只能下令撤退。

另一边,城內守军和百姓不知外界战况。

只知蒙古各部忽然撤离。

不少人猜测是朱棣援军赶到。

不明却仍欣喜若狂。

劫后余生的喜悦瀰漫开来。

这时,身穿黑袍的李武几个起落,轻巧落地。

城下眾人未见其操控飞剑,一时未能认出。

待看清来者,皆是一脸茫然。

李武环视眾人一眼,果断下令。

蒙古诸部阵脚溃散,军心动摇,无需再固守此城,速开城门迎击敌军,將其彻底歼灭!

李武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此次他不惜动用所有可用之法,誓將蒙古诸部之人尽数留於大明境內。

其余將士虽未认出李武,但见他自城楼上而来,不敢轻忽。有人恭谨问道:“这位大人是”

话音未落,先前藏匿於人群中的书生突然挺身而出,怒指身著黑袍的李武,斥责道:“大胆道人竟敢妄传军令,开城迎敌你这是要害死我们吗城外有数十万敌军,一旦失守,你担得起责任城破之时,你又如何自保不准开城!”书生贸然出声,李武略作打量,眉间微蹙。一旁欲代为答话的士兵也被惊到,心中暗忖:此人虽不识黑袍者,但从城楼上自如而下,还敢发號施令,定非凡品。否则在战时越级假传军令,可是杀头重罪,谁敢戏弄

岂料书生不仅出言无礼,更当眾呵斥,胆子实在不小。

“你莫要妨碍道长行事,请退至一旁。”士兵忍住怒意提醒道。他们未目睹飞剑御敌之景,仅以为李武是普通道士,地位非同寻常而已。

书生听后不但未收敛,反觉,怒目相向:“你不过是个守门卒,竟敢对我这般说话”

士兵憋闷难言,却又忌惮对方身份,不敢放肆。古时文人地位尊崇,岂可轻易得罪

“你太过不知轻重!援军已在城外,若此刻不开城出击,坐视援军独力抗敌,情何以堪”身旁农夫亦愤慨不已,忍不住质问。

书生听后微微一怔,隨即不屑地道:“我们这点人马,出了城又能有何作为白白送命罢了,倒不如安心守城。”

农夫闻言立刻怒斥:“胆小鬼!分明是你怕开门后自己难逃一劫!”

书生脸色瞬间涨红,愤愤反驳:“读书人的担当岂能算作贪生怕死我能为大明效力之处多著呢!若是我身故,实乃朝廷之失!”

农夫冷笑道:“行了,別自吹自擂了。就你这样只会吟诗弄文的书呆子,分明是大明的累赘!”

书生闻言怒不可遏,还未发作,却听见李武淡然开口:“此人是谁难道是城中的官员”

士兵一时语塞,他並不认识这位书生。书生却骄傲地答道:“大同城的官员我才不屑呢!此地怎能留得住我”接著又扬言,“待后登第,定要去南京那样的繁华之地做官!”

李武轻声问道:“你不过是个无功名的普通人吧”书生闻言皱眉冷哼:“怎可如此说我是洪武年间的秀才,怎可与平民同日而语”

士兵闻言心中不悦,心想区区一个秀才竟多管閒事,又怎敢干扰军务但他碍於身份,不便直言。

书生再次强调:“无论如何,绝不能开门!”

李武听罢陷入沉思,本以为此人身份不凡,没想到只是个秀才,竟敢干预军务,实在令人费解。他略带讽刺地说:“洪武年间的秀才如今已是永乐年间,多年未中,恐怕与功名无缘了。”

农夫拍掌附和:“道长说得对!这人也就敢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一旦遇到官员,必定卑躬屈膝。”

书生再度涨红了脸,怒意难掩。

辩解道:

“读书人间的情谊,怎能称作卑躬屈膝”

隨即怒视李武,大声喝道:“你这道士,我必会考取功名!即便如今尚未中举,也不是你能轻视之辈!”

李武注视著书生愤怒的表情,只觉厌烦至极,懒得回应。

挥手说道:“你不过是个秀才,军中事务与你何干速速退下。”

那秀才怒不可遏:

“怎会无关若听信你的胡言乱语打开城门,出了差错谁担责”

李武眉头紧锁,冷声道:

“不过一介秀才,竟敢如此狂妄,若真中举了,岂不是要欺压百姓”

“太祖驾崩未久,大明的读书人就开始这般做作了,难怪东林党之事会发生。看来解决蒙古诸部后,也该整顿整顿这大明朝廷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