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航展筹备(2 / 2)
在垂直起降战斗机上,很多国家都尝试过,但是真正成功的就两款。
英国的海鹞,用的是一台发动机的方案,前后都有喷口,这样设计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得放在飞机的重心上,也就是中央!
屁股后面的巨大空间,几乎都浪费了,当年的F-32就是这种方案,事实证明是不靠谱的。
F-35能成功,和垂直起降的技术路线正确有很大关系,他们用的是独树一帜的升力风扇方案。
来源则是苏联的雅克-38,主发动机布置在尾部,飞行员的后背还有两台升力发动机向下喷气,这样的缺陷是发动机喷管直接对着地面,导致地面过热。
地面受得了,飞行甲板受不了!
美国佬的解决方案是升力风扇,从后面的发动机引一根传动轴过来,驱动前面的对转风扇,这样吹下去的是冷风,而且还不用消耗过多的燃料。
当然,技术难题也有很多,传递两三万马力的这根传动轴,配套的齿轮等等,都对加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不用中间还有一个离合器,结合或者断开这么大的动力,可不容易!
但是,美国佬最后还是做到的,事实也证明这么做没问题,所以……
咱们当然也可以用!
如果这样用的话,那后面就只能用单发!
双发中推,如何驱动前面的升力风扇?伸出两根传动轴,如何与前面的升力风扇结合?
这些几乎都是无解的工程学难题,所以……不管有多少自媒体,吹嘘歼三十五的垂直起降款,实际上……都是无稽之谈!
甚至还有吹嘘用什么电传动。
一根传动轴虽然对加工提出了很高要求,好歹重量轻,结构简单,两万多马力的电动机是什么概念?更很快,还得有一个两万千瓦的发电机!
听得李工等人面面相觑,本质上,他们感觉这个不靠谱。
实际上,为追求垂直起降能力,战机的牺牲是很大的,就算是F-35B实现了垂直起降,最大起飞重量、航程、载弹量等等,都有很大的限制,随着咱们电磁弹射技术的进步,这条路线咱们就没走。
但是,咱们不需要,客户需要啊,作为一款外销战斗机,就得想客户所想!
“秦校长,这技术……能成吗?”
“当然可以!”秦亮道:“你们难道没信心?”
“只要您有信心,咱们就有信心!”李工开口。
“好,那就按照这些技术去准备宣传手册!”
“秦校长,咱们的发动机……”
单台发动机,推力毕竟还是啊。
“在咱们现有的涡扇十基础上,增加一下涵道比就可以。”
“那高空高速性能……”
“这个性能指标可以放一放,对用户来,四代机的噱头就够了,没必要飞那么快。”
当年有过一段时间,各国争着在速度上突破,但是随着发展,大家都发现,最大速度没什么用,大部分的空战,都是爆发在跨音速区间的!
就拿F-16来,也能飞到2马赫,但是实际上,1.6马赫以上,速度增加很慢,油耗很大,几乎没一个飞行员会这么飞。
至于后来的F-35,最大飞行速度1.6马赫,没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也照样没阻碍这款飞机大卖。
配套的F135发动机,最大推力18吨,被成为最强的战斗机发动机,实际上,是靠增加涵道比来实现的!
原型F119的涵道比仅仅有0.3,所以能飞超音速巡航,而F135的涵道比0.57,大了几乎一倍!
大家伙愕然。
多年的经验,让他们在追求高空高速性能上有着一种执拗,现在告诉他们,高空高速性能没用……是有些难以接受,不过既然秦亮这样了,那就得按照他的来。
如果能打开出口市场,那将会是多大的蛋糕!
必须得按照秦校长的法来改!
刚刚送走了北方所的人,航天部门的人就过来了。
“秦校长,咱们这次出去,要打开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你给咱们出出主意,怎样能更精彩……”
哪怕没有秦亮的指点,航天工业,也是要走出去的。
毕竟,航天工业一直都是处于国家投资阶段是不行的,东方搞市场经济,航天工业也得能赚钱才行!
八十年代,航天工业的老领导刘纪原就做出了走出去的方针,既能为国家赚取外汇,又可以锻炼队伍。
就在84年的秋天,航天工业里十名先驱者组成的发射服务市场组正式成立,很快,专门的外贸公司:东方长城工业公司成立。
出现在秦亮面前话的,就是发射服务市场组的组长乌可力。
此时,他和他的组成员,都在望着秦亮。
“万事开头难,我们只要签署了第一个发射协议,以后想要继续发射,就会更加容易。”秦亮道:“想要打入市场,首先从报价上来,就得稍稍低一些,等打出了名声,我们再提高价格也不晚。”
“嗯,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秦亮有些尴尬,这些普通的建议,航天部门的人自然也能想到,低价打开市场,是咱们常见的套路。
自己得想点儿与众不同的啊!
就在此时,手机响了。
“抱歉,我接个电话。”
秦亮打开手机:“喂,什么?咱们航天系也要参加?没问题啊,什么,推销北斗二代?好啊!”
放下电话,秦亮突然有了主意。
“只要利用咱们东方航天发射技术的,以后在北斗二代组网之后,都能成为首批拿到北斗二代终端芯片的用户!”
给什么甜头?
当然还是航天上的!
北斗一代,双星定位原理,精度不够高,同时高纬度地区照顾不到,所以,升级到真正的多颗卫星的全球导航系统,也就是西工大航天系的下一个任务。
而且,这么庞大的卫星建设任务,完全不需要国家花钱!
北斗一代终端的热销,就已经给西工大航天系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他们完全可以自筹资金,研发北斗二代!
这个时间切入点很好,全世界都没有,那就得用北斗!
哪怕在欧洲,目前的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了三千万的用户量,每台终端哪怕只赚十美元,那也是三亿美元的庞大数字,更不用还有美洲,中东……
全世界的用户数量,已经过亿!
接下来,北斗二代就得提上日程了。
靠着咱们厚积薄发的优势,或许还能赶在GPS组网之前完成组网,到了那个时候,美国佬就彻底傻眼了!
垄断卫星导航,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以后如果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也都用了北斗终端,那让谁打准,让谁打不准,还不是咱们了算!
给用户北斗二代的甜头,既是帮助航天部门开拓市场,也是为了咱们北斗二代垄断市场!
毕竟,航天部门的用户肯定也是搞航天的,对北斗二代肯定感兴趣!
在场的航天部门的众人,都兴奋起来。
“好啊!真是太棒了!”
“秦校长,感谢你们西工大给我们提供的巨大帮助。”
在大家伙的眼里看来,这的确就是西工大在帮忙!
秦亮笑了笑:“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我们西工大的航天发展,也离不开国内航天部门的配合,我们是一荣俱荣。”
西工大在开发液氧甲烷发动机,以后肯定也要搞运载火箭,但是西工大可搞不来发射场,肯定需要国内航天部门配合,所以,大家伙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嗯,秦校长,我们还是得谢谢您!”
对航天部门来,此时的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嗯,我们航天部门,也得做好准备,必须得万无一失,如果第一次发射失败,那以后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