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决堤蜚语(2 / 2)
这篇文章篇幅甚大,罗列了一系列公子爷的罪名,条条引经据典,可谓煞费苦心。这篇鸿文指名道姓对人进行**裸的人身攻击,蓄意败坏一个人的名声。抛开那层关系不论,这篇文章也入不得镜鉴社的眼。
相关类似的事情,戴龑并不是第一次碰上。以往也有很多人妄想花费重金请镜鉴社刊文披露自身仇家,政敌的恶行,毫无例外都被他拒之门外。当然,这次更不会例外。再认真看一遍这篇文章,戴龑结合公子给他的指示。这篇文章那些典据的大致意思,公子爷几乎都有提到。他接到的任务就是组织文章将这些典据给一一驳倒,刷新天下人的既有认知,冲击他们的传统观念。
戴龑那根敏感的神经突然被牵动,再看了一眼眼前这个女子,那些流言只怕是出自她的手笔。说来也赶巧了,其一他这边正忙着让那些思想比较激进的名士根据公子的指示行文,其二他更想查出那些流言的始作俑者,眼前这个女子有那么点自投罗网的意思。
当看到这个女子提供的这篇文章,戴龑心里已打定主意,无论如何要把这个蒙面女子的底细给彻底挖出来。
“戴总拒绝的倒是干脆,谈生意,无非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小女子相信,天下的生意只要价钱合适,就没有谈不拢的,不知戴总心中要的是什么价位?”姬婧懿一听到戴龑的拒绝,并没有轻言放弃。她认为这不过是生意人欲擒故纵的把戏,有意坐地起价罢了。姬婧懿心中暗骂:果然无商不奸!
“在下的话也不怕说得再明白一点,姑娘该不会是同行派来要断本社财路的吧。”戴龑沉声说道,神色一片严肃。
“戴总此话何意?”姬婧懿眉头微蹙,心中也是疑惑不解。登文发财,不正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她出钱,无论怎么说都是他们的主顾,他们的衣食父母。至于断人财路一说,根本是八百竿子都打不着的事。
“戴总,这位姑娘应该不是同行中人。再说,这样的文章,我们镜鉴社也不是第一次收到。”这时一直沉默的戴季琦开口打圆场道。
戴季琦偏过眼去,对姬婧懿耐心解释道:“还请姑娘见谅,这样的文章,本社从未开过这样的先例。之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说到‘断人财路’,戴总也确实没有冤了阁下。这样的文章一经刊登,本社多年来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声就……”
“原来如此。”姬婧懿听了之前对她出言不逊的那个年轻人居然出来给自己打圆场,再听他后面的详细解释。镜鉴社能够在众多同行中独占鳌头,饱经风雨犀利始终屹立不倒不是没有道理。是自己这篇文章不符合人家的定位,说来也是强人所难。
既然谈不拢,姬婧懿也没有继续逗留的意愿,客套几句便起身告辞。
出了镜鉴社,姬婧懿回过身来看了看镜鉴社的匾额,双眸中尽是怒火。在这座王城之中,还有她驱使不动的人,是该让他们见识见识自己的手段。别看大周王室势微,要想收拾尔等下三等的商人,还不是任由自己揉圆搓扁。
“戴总座,已经安排下去了。”戴季琦来到窗台低声说道。
“不可大意。这个女子身份不简单,武功恐怕更是在你我之上。”戴龑如是说道。
这时戴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挫败感,以手中天眼的力量,整个天下他不能掌握的信息只在少数。这个应该是初次见面的女子,居然给他这种感觉,还真是久违了。
博萃坊,街道两旁,茶楼酒馆林立。
姬婧懿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一片繁华景象。这个地方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让她感到不可思议。从各地汇集到此的客商,似乎跟约定好的一般,同心同德共同开发这块一直就不怎么起眼的地方。一直以来的记忆,这里聚集的几乎都是贫民和乞丐。姬婧懿心里忍不住拿王城最繁华的街道与之相比,这里竟丝毫不落下风,反而给人更独特、难以言喻的感觉。
姬婧懿身为王室夜幕秘府的尊主,这一不寻常也暗中命人背地里调查过。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一些外来人员,争取在这里站住脚跟,团结一致,结盟抱团的行为,根本不存在任何势力的支持。
街道两旁楼阁的排列整齐有致,各家有各家的独特风格。楼与楼之间,相隔的距离也不过十余丈远。隔离楼与楼之间的巷道,都有一些小摊贩在此摆摊。他们似乎都约定了一般,每日来的都是固定的地点,风雨无阻。
再看整条街道,整洁有序,难有乱象。若非不知时下是乱世,竟给人以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姬婧懿重新审视这条处处透着盛世气象的街道,这当中到底有什么古怪,思索良久也没得出让她满意的答案。兴许,这是大周将兴的征兆?也许只有用这个解释,才能说明这里的一切。
眼下已经过了饭点,正值茶余饭后的休闲时光,各茶楼食肆隐约传来各派名士高谈阔论的声音,更多的是说书人精彩的演说迎来的喝彩声。
“诸位,咱们说书协会经过一致商议,今日起在每个茶楼食肆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节目。”说书先生故意吊人胃口,看到人们的反应和诉求,依旧一派悠闲的端起小茶壶习惯性地小酌一口茶水润喉。
“这位说书先生,您以往主说的可都是江湖秩事,难不成那些打打杀杀的也能说出花来?”
“这里汇聚之人都以读书人居多,大家更关注的是天下局势……”
……
众多文人士子看到这个专职讲说江湖轶事的说书先生今天居然站在主讲台上,人们反对的声音更多,更有出言不逊者让他赶紧说完下台,换论政的名士上台。
说书先生伸出双手压了压,故作神秘地说道:“鄙人说的虽是江湖之事,不过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面的内容可丰富着呢。”
语毕,说书先生转入正题,抛出了武凌王与王者之剑的传说。起初人们都嗤之以鼻,在说书者绘声绘色的高超演说艺术演绎下,人们竟不自觉沉陷其中,听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汇聚在各个茶楼食肆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来晚了的人还感叹错过了当中精彩的片段。说书协会的人都约定了,今天各个场所讲述的都是同一内容。
“这……怎么可能!王者之剑重铸!不出一个月就要真正出世了!”
“王者之剑出世,看来五百年前的浩劫又要重演了!”
……
说书先生最后抛出这条重磅消息,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更抛出了当今天下广为流传的几句口号‘得王者之剑者,得天下。神剑认主,天命所归。’经过说书先生的夸大解说,在场很多孤陋寡闻的寻常江湖人士听闻神剑即将出世,当即感到热血沸腾,扔下酒菜钱便邀约伙伴结伴前往王者之剑的出世地,一睹神剑的风采。
也就是在这日,关于王者之剑的故事,人们百听不厌,几乎同时整个天下的说书人讲说的都是这个故事。再经广大人士的夸大解说,越说越没边了。
有关王者之剑的消息,一时间广为传播,犹如飞蝗泛滥飞入各户人家。
蜚语如蝗,其磅礴气势,丝毫不亚于江河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