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皇明 > 第270章 攻坚克难,孕科技树

第270章 攻坚克难,孕科技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70章 攻坚克难,孕科技树

东暖阁内。

皇帝的话语将将落下。

孙元化脸上的兴奋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他深吸一口气,躬身答道:“陛下,西方的火绳枪,实则与我大明的鸟铳原理相通,只是他们在枪管膛线、扳机结构上多有改良,更显精良。若倾工部之力仿制,虽需时日,尚可办到。”

话锋一转,他的声音沉了几分。

“但这燧发枪,怕是难如陛下所愿。”

朱由校眉峰微蹙:“难在何处”

“难在其筋骨。”

孙元化抬手比划着,语气里带着对技术壁垒的无奈。

“燧发枪的核心在于‘簧轮-燧石’或‘扳机-燧石’的击发结构,这比火绳枪的简单药池复杂百倍。

单说那击发簧片,需用高弹性钢片反复锻打,既要能承受千次击发不变形,又要在扣动扳机时精准撞击燧石,这钢片的淬火火候、韧度把控,我大明兵仗局的匠人从未试过。

若换做寻常铁片,必定炸膛,这是已经试过的事情了。”

张焘在旁补充道:“臣去年在澳门见西洋技师调试燧发枪,那扳机上的齿轮齿距误差不能超过半分,否则便会哑火。这般精密活儿,得像欧洲钟表匠那般,用特制的小锉刀一点点磨出来。可咱们的匠人打惯了大刀长矛,哪有这等细功夫”

孙元化接过话头,语气更添几分沉重。

“更要紧的是,他们造枪有章法,枪管多长、膛线多密、弹丸重量与火药配比,都有算学公式可循。可我大明……”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

“既无弹道学测算,也无机械工程图谱,全凭匠人经验摸索。就像盲人摸象,便是侥幸造出形似的,也未必能用。”

茅元仪叹了口气:“孙大人所言极是。前些日子兵仗局试着仿过一支西洋火绳枪,看着与原品无异,可试射时枪管炸了膛,伤了三个匠人。燧发枪结构更复杂,怕是连仿个形似都难。”

朱由校却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三人,显然不认同他们的判断。

“为何不能仿制”

“难道就因为兵仗局炸了一次膛,遇到些许难处,便要打退堂鼓了”

他走到三人面前,声音陡然提高几分,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我炎黄子孙,从来就不是怕难的性子!上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汉有张骞通西域,凿空万里黄沙;唐有玄奘西行,历经千难万险取回真经,哪一桩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孙元化三人被这股气势震慑,下意识地垂下头。

他们方才的表现,确实有些畏难了。

而皇帝的话语不停。

“再难,能难得倒我华夏子民”

“西洋人能造出来,咱们凭什么不能他们的匠人是肉做的,咱们的匠人难道是泥捏的”

后世那些被美利坚卡脖子的尖端技术,从原子弹到芯片,哪一样不比这燧发枪复杂千百倍

到头来不还是被一代代华夏儿女啃了下来

如今不过是区区燧发枪,若是这点难关都迈不过去,还谈什么重振大明、抵御建奴

皇帝这番雄心壮志,让孙元化心中百感交集。

他望着朱由校眼中的坚定,迟疑片刻,还是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锐意进取,臣深为敬佩。只是仿制燧发枪,需请欧洲工匠亲至工坊指导,且钢材、工具皆需特制,前期投入恐非小数目……依臣浅见,或许‘造不如买’更稳妥些。”

“造不如买”

朱由校眉峰一挑,语气里带着几分冷意。

“你且说说,从那些西夷手上买一把燧发枪,要多少银子”

孙元化被问得一怔,他虽懂炮术,却不精于买卖,当即转头看向身侧的张焘。

毕竟张焘曾亲赴澳门采买火器,对西洋军械的价格最是清楚。

张焘会意,上前说道:“启禀陛下,西洋燧发枪也分三六九等。最次等的多是旧枪改造,火门易堵,十发里倒有三发哑火,一把约二十两银子;中等的稍好,却也难抵潮湿,要三十两上下。”

“那最好的呢”朱由校追问,目光锐利如鹰。

“最好的是英吉利人新造的‘英吉利燧发枪’,枪管镀铬,扳机精密,雨天也能连发,只是……”

张焘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一把要四五十两银子。若是一次性买上百把,或许能降到四十两,但再多,他们便不肯降价了,西夷也怕我朝仿造,向来对上等火器卡得紧。”

四五十两!

朱由校指尖在案上重重一叩。

要知道,一个正七品县令的年俸也不过四十五两,一把枪竟抵得上一个县官一年的俸禄!

他忽然看向张焘,话锋一转:“那你们可知,若是咱们自己造,一把燧发枪要多少成本”

张焘略一思索,答道:“回陛下,若是能请得西洋工匠传授技艺,批量打造模具,钢材从山西铁矿特采,人工用军匠营的匠人……臣估摸着,一把大约十两银子便能拿下。”

十两与四五十两,悬殊立现。

造还是买,已经无须争辩了。

“咱大明朝便是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般把白的银子流水似的给西夷送去。”

朱由校的声音陡然提高。

“孙卿、张卿、茅卿,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能工巧匠辈出,难道还有什么器物是咱们造不出来的真要是传出去,说我大明连杆火枪都得求着西洋人买,那才是把祖宗的脸面都丢尽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语气愈发坚定。

“所以,燧发枪要造,那西洋的迅雷炮也要造!不仅要造出来,还要造得比他们的好,造得比他们的多!”

语罢,他环视众人,话锋稍缓。

“你们且琢磨个章程出来,务必让兵仗局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能用的燧发枪。”

“当然.”

朱由校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务实的考量。

“眼下辽东战事吃紧,不可一蹴而就。现阶段,还是先以改良火绳枪为主,让军中能尽快用上趁手的家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