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皇明 > 第341章 闯王战金,火器革新

第341章 闯王战金,火器革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41章 闯王战金,火器革新

东暖阁内,朱由校目光如炬地凝视着李鸿基:“闻香教之乱,不过疥癣之疾,真正的大患,在辽东。建奴野心勃勃,蒙古各部首鼠两端,这些人,才是悬在大明头顶的利刃。”

李鸿基垂首恭听,心中暗暗称是。

回想闻香教之乱,徐鸿儒不过是靠着装神弄鬼聚拢人心,麾下教众多是目不识丁的百姓,与他曾听闻的辽东战事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辽东的建奴骑兵剽悍善战,蒙古铁骑更是来去如风,若能在此建功,才是真正的扬名立万。

区区参将,对他李鸿基来说,只是开始罢了。

该去和建奴比试比试,看谁才是英雄好汉!

“陛下说得是!”

李鸿基抬头,眼中燃起炽热的战意。

“平叛的功劳,怎比得上抗击外敌在辽东,砍下一颗建奴首级,那可是实打实的军功!封侯拜相,也非遥不可及!”

他握紧拳头,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过往在草莽间摸爬滚打,何曾有过这般机遇

若能在辽东战场立下战功,或许真能改变命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武将,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历史上搅动风云的“闯王”,即将与建奴的黄台吉在辽东相遇,这场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

光是想象,便令人热血沸腾。

“你既愿往,朕便放心了。”

朱由校沉声道:“此去辽东,你先随杨涟巡视九边,重点盯着辽东。他会带你熟悉军务,查勘边情。”

说到此处,他语气陡然加重。

“但你要明白,巡视不是游山玩水。军饷是否足额发放军械是否锈蚀损坏各级将领有无克扣盘剥这些都要一查到底。”

李鸿基心头一震,这才意识到任务的艰巨。

整顿辽东军饷体系,无异于动那些勋贵武将的“奶酪”,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越是艰险,越让他跃跃欲试。

李鸿基重重叩首:“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查个水落石出!”

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下去准备吧。三日后随杨涟出发,朕等着你的捷报。”

李鸿基退出东暖阁后,朱由校重新坐回御案后,拿起朱笔继续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疏。

案上摊着的是亓诗教从山东发来的吏治整肃清单,密密麻麻的名字旁标注着罪证与处置建议,他正逐一审阅,忽闻殿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

魏朝躬着身子小步而入,到了御案前便顺势跪下,声音压得极低:

“启禀陛下,兵仗局主事孙元化递了牌子求见,言说三眼铳与火炮的改良,有了实质性进展。”

“哦”

朱由校手中的朱笔猛地一顿,眼中瞬间亮起精光,先前批阅奏疏的倦意一扫而空。

“快宣他进来!”

火器改良是他登基以来重中之重的大事。

辽东战场上火器面对建奴骑兵占不到优势。

军中火铳常有炸膛之弊,这些弊病如鲠在喉,如今孙元化传来消息,怎能不让他上心

往日里非急务的奏报或求见,魏朝多会先拦下筛选,可涉及火器、军工之事,他早已吩咐过,无论何时都要第一时间通报。

这是关乎大明国运的根本,轻重缓急,他分得比谁都清楚。

片刻功夫,孙元化便抱着一个长条木匣快步进来。

他一身青色官袍上沾着些许铜锈与铁屑,发髻也因赶路而微微散乱,显然是刚从兵仗局的工坊里赶来。

见到御案后的朱由校,他立刻单膝跪地,将木匣稳稳放在身前:“臣孙元化,叩见陛下!”

“起来吧。”

朱由校抬手示意,目光早已落在那木匣上,语气里有几分兴致。

“你说火器改良有了成果快呈上来看看。”

孙元化连忙起身,双手捧起木匣走到御案前,小心翼翼地掀开匣盖。

一柄造型奇特的三眼铳赫然躺在其中。

与寻常三眼铳不同,这柄铳的枪管下方,竟熔铸了一柄尺许长的精钢刀刃,刀刃弧度流畅,刀背带有防滑的锯齿,枪管与刀刃的连接处打磨得平滑紧实,看不出丝毫拼接的痕迹,反而像是浑然一体。

“陛下请看。”

孙元化拿起火器,指着刀刃解释道:“往日我军火铳手遇敌近身,火铳便成了累赘,只能束手待毙。臣此番改良,将三眼铳的铳身与环首刀熔铸合一,远战时可装填火药铅弹,连环射击;若敌军冲到近前,火铳手无需换械,反手便能持刃劈砍突刺。”

他边说边演示,握住铳柄虚劈两下,刀刃划破空气发出“咻咻”轻响,又将枪管转向殿角的铜鹤灯台,补充道:

“且臣还优化了铳管的铸法,改用‘泥模迭铸’之术,内壁更为光滑,减少了炸膛风险;枪管后部增设了防滑纹,握持更稳,射击精度也能提升几分。”

朱由校伸手接过那柄“铳刃合一”的三眼铳,入手沉甸甸的,却不显得笨重。

他摩挲着冰凉的铳身与刀刃,指尖能清晰感受到熔铸处的紧密质感,心中微微认可。

这改良看似简单,却切中了明军火铳手近战薄弱的要害,若能大规模列装,辽东战场上的火器部队战力定能大增。

当然……

这种改良,要让朱由校眼前一亮,却还是没有。

这种程度的改良,还没有达到朱由校的期望。

“此处不是摆弄这些玩意儿的地方。”

朱由校将手中的改良三眼铳重重搁在案几上。

“即刻把所有改良火器运往西苑内教场。”

他目光灼灼,眼底跳动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纸上谈兵终觉浅,唯有实战演练,方能真正检验这些火器的威力。

孙元化浑身一震,激动得双手微微发颤,忙不迭躬身领命:“臣遵旨!”

改良火器能得陛下如此重视,多年来在兵仗局日夜钻研的辛劳,似乎都化作了此刻的荣光。

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却面色凝重,声音里满是忧虑:“陛下!火器本就危险,何况是新制之物,稍有差池……”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几乎贴到冰凉的金砖。

“若伤了龙体,这可是关乎大明社稷的大事啊!”

朱由校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稍缓:“起来吧。朕又不是要亲自操枪点火,不过远远观之罢了。”

“传朕旨意,即刻摆驾内校场。”

魏朝见皇帝心意已定,也不好阻止,当即让小太监扯开嗓子道:“起驾”

随着悠长的“起驾”声响起,明黄色的仪仗如同蜿蜒的长龙,沿着紫禁城的青石御道浩浩荡荡向西苑进发。

宫墙飞檐下,金瓜钺斧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却不及朱由校眼中的炽热。

待皇帝仪仗抵达时,内校场早已被火把照得亮如白昼。

兵仗局的工匠们正满头大汗地调试火器,铜铁碰撞声、低声的叮嘱声此起彼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