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皇明 > 第346章 民心所向,敌明我暗

第346章 民心所向,敌明我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你这句话,这事,就成了一半!”

从城隍庙出来时,天色已经黑沉了。

李鸿基没多耽搁,当即让亲卫从隐蔽的粮栈搬来两车物资。

十袋糙米饱满沉实,五坛菜籽油泛着清亮的光泽,还有两筐冻硬的玉米面饼,都是能直接填肚子的硬货。

他亲自将这些东西送到韩虎手上,又从怀中摸出五块沉甸甸的银锭,塞进对方掌心:

“这些银锭,先给弟兄们买些过冬的炭火,别冻着老人孩子。”

韩虎捏着冰凉却压手的银锭,看着眼前堆得像小山似的物资,眼眶忽然红了。

这些年,他们见惯了官吏的盘剥,却从未有人真心给过他们一丝暖意。

他攥紧银锭,重重抱拳:“李将军放心,我韩虎定不辜负信任!”

李鸿基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多说。

他深知此刻多说无益,唯有实打实的好处,才能让这些饱经风霜的百姓真正安心。

随后,他没有走原路返回,而是绕着蓟州城的外城根,走了三条僻静的小巷。

沿途特意留意了巷口的乞丐、墙角的流民,确认没有可疑的眼线盯梢,才在天色彻底黑透后,回到事先约定的隐蔽院落,换上一身不起眼的青色长衫,这才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溜进了钦差官驿。

官驿内堂的烛火亮得刺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李鸿基刚掀开门帘,脚步便骤然顿住。

本该只有杨涟在的内堂,竟多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蓟镇总兵刘渠。

此刻刘渠穿着一身便服,却坐得笔直,双手交握放在膝上,脸色比白日见时还要凝重。

“李参将来了快坐。”

杨涟见他进来,抬起头,眉头依旧紧锁,只是对着他招了招手,语气沉得像灌了铅。

“看来,咱们还是低估了蓟镇的危险,这里的水比想象中深得多。”

李鸿基心中一凛,快步走到桌旁坐下,目光扫过刘渠紧绷的侧脸,便知定是出了大事。

他刚要开口询问,杨涟便转头看向刘渠。

“刘总兵,你把白日里的事,再跟李参将说一遍。”

刘渠深吸一口气,喉结滚动了一下,才缓缓开口。

他将白日里王应豸在总兵府说的话一字一句复述出来。

从试探标营清点的目的,到暗示“蒙古游骑越境”的毒计,再到那句“替钦差报仇”的阴狠算计。

“他们……真敢动钦差”

李鸿基听完,脸上的轻松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严峻。

这些人果然已经不择手段了。

敢对钦差动手,这已是形同谋反!

杨涟语气沉重:“王应豸能说出这话,定是和杜应魁、张士显等人商量过的。咱们若是再拖下去,指不定哪天就真要‘意外遇难’了。”

“所以必须杀鸡儆猴!”

李鸿基猛地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

“而且要快,要迅雷不及掩耳!我看不如这样,以钦差巡查为由,下文书召回所有在外的参将、游击,让他们齐聚蓟州城。等他们到了,咱们直接将人扣下,一并镇压!”

杨涟闻言,缓缓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同,却又带着几分顾虑。

“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就怕中间出什么乱子。这些人在蓟镇经营多年,未必没有后手。”

“乱子肯定会有。”

一直沉默的刘渠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无奈。

“钦差相召,他们不敢不来,毕竟您手上有陛下的旨意,不来便是抗旨。可他们绝不会单枪匹马过来,定会带着自家的家丁亲卫。”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那些家丁,都是他们重金养的死士,个个能征善战。一旦他们察觉您要彻查,或是要扣下他们……这些人,是真敢在蓟州城里,跟您拼命的。”

杨涟眉头紧皱,家丁死士的威胁,正是他心中最深的忧虑。

这些人是边将的私兵,不受军制约束,下手狠辣不计后果,真要在蓟州城拼杀起来,不仅查案会受阻,还可能波及无辜百姓。

“车到山前必有路。”

李鸿基见他沉默,忽然开口打破僵局。

“真要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便请陛下下旨,让京营的弟兄们开进蓟镇!我倒要看看,那些蛀虫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连朝廷的京营都敢对抗!”

这话像一剂强心针,让杨涟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翻腾的焦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破釜沉舟的坚定。

从接下巡视九边的差事那天起,他就知道前路满是荆棘,危险本就在预料之中。

如今箭在弦上,哪还有退缩的道理

“说得对,既选了这条路,便是刀山火海,也得闯过去。”

杨涟的声音重新变得沉稳,眼神里的犹豫被决然取代,他转头看向刘渠,语气坚定了许多,显然是想好了应对之法。

“总镇,你且先回总兵府。回去之后,王应豸他们若问起查案的进展,你便说我只是例行核查,并未发现异常。

但也别让他们太安心,你让他们找些无关痛痒的小错处,比如营中器械保养不力、士卒操练松散之类,让他们‘交点东西’出来做样子,好给我交差。”

刘渠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

这是“示敌以弱”的计策!

表面上让王应豸等人觉得钦差只是走个过场,放松警惕;暗地里却在抓紧时间布局,等时机成熟再雷霆出击。

他当即起身抱拳,语气郑重:“在下明白!定不辜负钦差所托!”

说完,刘渠当即离去。

看着刘渠的身影消失在门帘外,李鸿基才上前一步,将今日在城隍庙的见闻细细说来。

从韩虎的沉稳可靠,到数百军户子弟的隐忍待发,再到韩虎承诺会集合更多人手、搜集罪证的决心,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清清楚楚。

“这些人虽都是百姓,却个个憋着一股劲,恨透了那些喝兵血的蛀虫。”

李鸿基语气带着几分振奋。

“真到动手时,他们不仅能当耳目,还能牵制那些家丁私兵。有他们帮忙,咱们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杨涟越听,眼睛越亮,原本因“家丁威胁”而沉下去的心情,瞬间被一股惊喜取代。

他原本只寄望于刘渠的标营士卒,如今竟凭空多了韩虎这股暗线力量,无异于多了一张制胜的底牌。

“好!好一个韩虎!”

杨涟忍不住拍了下桌案,烛火映照下,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

“敌在明,我们在暗,他们或许会怀疑咱们有刘渠这一个依仗,却不知还有韩虎这群百姓在暗处盯着。更不用说,咱们站的是大义,背后有陛下鼎力支持!”

他站起身,在堂内踱了两步,心中渐有自信。

“区区蓟镇,不过是些盘剥百姓的蠹虫、拥兵自重的顽劣之徒。他们有刀,咱们有朝廷的律法、有百姓的民心,还怕压不下去”

李鸿基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也跟着笑了。

方才的凝重与忧虑,仿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暗棋”驱散。

在这个时候,李鸿基上前一步说道:

“都堂,明日我便让亲卫去跟韩虎对接,让他尽快摸清各边将的罪证。”

“等召回了在外将领,咱们就可以收网了!”

杨涟点了点头。

这蓟镇的天,也是到了该变得清明的时候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