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皇明 > 第359章 联姻取信,舍身谋国

第359章 联姻取信,舍身谋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59章 联姻取信,舍身谋国

暮色如墨,渐渐吞噬了抚顺城外的雪原。

白日里厮杀留下的血腥味,混杂着冰雪消融的寒气,在营寨中弥漫不散,刺鼻又沉重。

明军营寨的中军大帐外,布和身着貂裘斗篷,腰间悬着镶嵌绿松石的弯刀,正微微踱步等候。

他身后,海兰珠与本布泰紧紧挨着他的衣角,小脸藏在父亲的阴影里,眼神怯生生地打量着周围。

帐外的明军士兵三三两两地站着岗,目光落在布和父女身上时,带着毫不掩饰的警惕。

毕竟,蒙古部落与大明时战时和,眼前这几位鞑子突然到访,谁也摸不清底细。

可当他们的视线扫过海兰珠时,警惕中又多了几分异样的光芒:

十二岁的海兰珠已长开了身段,雪肤墨发,眉眼间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明艳,即便是素衣布裙,也难掩那份夺目的容光。

“啧啧,这蒙古娘们长得可真俊……”

有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兵压低声音,眼神在海兰珠身上打转,语气里满是轻佻。

另一个士兵跟着起哄:“等拿下抚顺,说不定经略公会赏咱们几个蒙古奴隶,这等美人要是能……”

话音未落,布和猛地转过身,手“唰”地按在弯刀刀柄上,眼中迸出冷光。

他身后的十余名蒙古亲卫也瞬间围了上来,手按兵器,与明军士兵对峙起来。

海兰珠与本布泰被父亲护在身后,小手紧紧攥着布和的衣袍,身子微微发抖。

她们虽在草原上见过部落争斗,却从未被如此多陌生的士兵用不怀好意的眼神打量,那份恐惧如同冰冷的雪水,顺着脊背往下淌。

明军士兵见布和动了真格,也收敛了轻佻,纷纷握住长枪,气氛一时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帐内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身着青色号服的亲兵快步走出,见状连忙喝止:

“都干什么!这是科尔沁部的布和台吉,是经略公的客人,你们也敢无礼”

明军士兵们闻言,连忙收回目光,悻悻地退到一旁。

布和这才缓缓松开刀柄,脸色依旧紧绷,他轻轻拍了拍两个女儿的后背,用蒙古语低声安抚了几句,才转过身,对着那名亲兵微微颔首。

“布和台吉,让您久等了,经略公请您入帐。”亲兵客气地侧身引路,语气恭敬了不少。

布和没有迟疑,伸手牵住海兰珠与本布泰的小手,带着两名亲卫,一同迈入中军大帐。

刚一进帐,一股暖意便扑面而来。

帐中央的火盆里,松木烧得正旺,火星噼啪作响,驱散了帐外的寒气。

与帐外的肃杀不同,帐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茶香,显得格外沉静。

帐内上首的位置,一张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中年男子。

他身着绯色的经略官袍,腰间系着玉带,面容刚毅,额头布满细密的皱纹,眼神深邃如潭,正是辽东经略使熊廷弼。

他面前的案几上,摊着几卷文书,旁边的架子上,挂满了辽东各地的舆图。

帐角的位置,还摆放着一座巨大的沙盘,上面用泥沙、石子标注着抚顺、开原、沈阳等地的地形,密密麻麻的小旗子插在沙盘上,清晰地标示出双方的兵力部署,让本就不算宽敞的大帐显得有些拥挤。

布和见状,心中暗自惊叹。

熊蛮子果然名不虚传,单看这帐内的布置,便知他对辽东战局了如指掌,绝非寻常只会纸上谈兵的统帅。

他不敢怠慢,连忙松开女儿的手,上前一步,按照草原部落拜见中原官员的礼仪,微微躬身,双手交迭于胸前,用略显生硬的汉话说道:“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布和,拜见大明辽东经略!”

海兰珠与本布泰也跟着父亲,怯生生地屈膝行礼,小脸上满是拘谨。

熊廷弼放下手中的毛笔,目光落在布和父女身上,眼神中没有丝毫轻视,反而带着几分温和。

他抬手示意:“布和台吉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快请坐。来人,给台吉和两位小奥肯奉茶。”

(注:奥肯是对贵族之女的称呼,类似格格)

帐外的亲兵很快端着三杯热气腾腾的奶茶走进来。

他竟特意让人准备了蒙古人常喝的奶茶,而非中原的绿茶。

布和心中一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牵着女儿走到一旁的毡垫上坐下。

坐定之后,布和目光不自觉地在熊廷弼脸上停留。

眼前这位明廷经略,在科尔沁部的传闻中,可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有人说他身披重铠、冲锋陷阵,杀敌如麻,被称为“铁甲阎罗”。

也有人说他治军严苛,对敌人毫不留情,像条咬住就不松口的“南朝疯犬”。

可此刻,熊廷弼脸上却满是温和的笑意,眼神中没有半分暴戾,反而透着几分沉稳与真诚,与传闻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这份出乎意料的亲和,让布和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绕弯子,直接开口问道:

“先前经略公派遣使者前往科尔沁部,提出了结盟的条件,助明廷共击建奴,便可获得草场、岁赏与贸易特权。

不知这些条件,在今日看来,是否还算数”

布和的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毕竟草原部落与中原王朝打交道,“口惠而实不至”的情况太多。

他必须亲自确认这些核心利益,才能放心将部落的未来与明国绑定。

熊廷弼闻言,脸上的笑容依旧,语气却多了几分郑重:

“布和台吉放心,明廷向来言出必行。只要科尔沁部愿意出兵,与我军夹击建奴,盟约上的条件,便绝不会落空。”

“呼伦贝尔东部的牧场,原本就是科尔沁部的故土,待击败建奴后,本经略定会奏请陛下,将这片草场正式划归科尔沁部。

至于岁赏,每年一万两白银、一千匹布帛,分春秋两季发放,绝无拖欠。

茶马互市也会重启,边境的互市点任由科尔沁部挑选,我大明绝不从中作梗,更不会压价垄断。”

清晰的承诺如同定心丸,让布和心中安定了不少。

可他知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

他微微侧身,目光落在身旁的海兰珠与本布泰身上,语气变得格外严肃:“经略公似乎忘了,盟约中还有一个要求,将我的两个女儿,送入大明皇宫,做当今陛下的妃子。”

说这话时,布和的眼睛紧紧盯着熊廷弼,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此事十分关键,并且重要!

只有明国真正接纳了他的女儿,科尔沁部才敢完全信任明国,放心出兵助战。

若是熊廷弼在此事上推诿,那之前的所有承诺,都可能是镜水月。

海兰珠与本布泰听到“入宫”二字,小脸上满是茫然,却也隐约察觉到气氛的凝重,下意识地攥紧了布和的衣角。

熊廷弼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神中闪过一丝为难。

他倒不是不愿答应,只是将蒙古部落的女子送入皇宫,并非他一个经略能完全做主。

需先奏请陛下,再经礼部商议礼仪,流程繁琐。

可他也清楚,布和此刻提出此事,正是出于对明廷的不信任,若是拒绝,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他沉默片刻,心中快速权衡着利弊:

科尔沁部的支持太过重要,有了他们的骑兵,不仅能牵制建奴的蒙古盟友,还能壮大明军的声势。

反之,若是科尔沁部倒向建奴,或是保持中立,明军收复辽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有科尔沁部支持的建奴,和没有科尔沁部支持的建奴,完全是两个概念。’

熊廷弼在心中默念,最终下定了决心。

“布和台吉放心,既然是盟约上的内容,本经略自然不会违约。”

熊廷弼的语气重新变得坚定。

“只是入宫之事需经陛下同意,本经略会即刻写密信送往京师,奏请陛下恩准。”

“不行,必须现在就送过去!”

布和却摇了摇头。

“只有我的女儿尽快入宫,科尔沁部的族人才会放心,我也才能说服各部首领出兵。若是拖延日久,恐生变故。”

这突如其来的强硬,让熊廷弼越发为难。

他虽能安排人送两位少女去京师,却无法保证陛下一定会接纳,更无法保证入宫的流程顺畅。

可看着布和坚定的眼神,熊廷弼直到,若是他拒绝的话,怕科尔沁部就很难归顺大明了。

“好!”

熊廷弼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本经略明日便安排亲信卫队,护送两位奥肯前往京师,同时快马传递密信,向陛下说明情况,争取尽快让她们入宫。这样,布和台吉总该满意了吧”

听到“明日便送”,布和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喜色,他猛地站起身,对着熊廷弼拱手行礼,语气中满是激动:

“痛快!熊经略果然是爽快人!”

接着,他拍着胸脯保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