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五十二章 2015年的制糖法与对中国人的好感

第一百五十二章 2015年的制糖法与对中国人的好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包括中国后世的很多武器也是深受苏联影响,这条科技树和德系武器太不搭了。

所以德系武器苏联既不想卖,其实中国也不适合买。买苏联武器算是一种双向奔赴了。

只不过这个时空中因为有李锐的干涉,实际上有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从苏联购买莫辛纳甘步枪这件事就比另一个时空中要便宜许多许多。

苏联人给出的价格几乎是半卖半送,中国出个运输和包装成本,他们再有一些小小的利润就卖了。

因为苏联原本也开始准备换装了。大量的莫辛纳甘开始淘汰。

这个时空中苏联人对中国人的好感提升许多。

主要功劳来自于网咖的文化宣传。李锐监管文化部门后,就开始向苏联出口了好几部电影。

其中有八十年代拍摄的精品战争电影。

还有一个长篇的喜剧电影《地下交通站》。没错就是水根那个。不过这部《地下交通站》是1950年翻拍版。

由基地里的摄影干事们组织其一个剧组,对原本的《地下交通站》这部情景喜剧的剧本进行翻拍。

主要是原剧本的故事太过于喜剧了,这个年代还是要改一改的,日本法西斯的残酷和暴虐还是要体现一点的。

不过整个电影依旧还是以轻喜剧的主题走。

在嬉笑怒骂间,以一个地下交通站的视角看着日本是怎么从入侵到猖狂再到覆灭的。

剧本有个现成的,摄影干事里有人学了怎么写剧本,十几个人凑在一起连夜改剧本。

花了二十天就整理出了一部九十分钟电影的剧本。

而且拍摄也很顺利,有dv的帮助,摄影干事们让演员们即兴发挥。不用和舞台剧那样一步不差的去演。

虽然演员们还有些不适应这种表演方法,但是一旦适应放开后,表演的效果出人意料。

本来《地下交通站》就是一个情景喜剧类的电影,拍摄场景都在北平室内的摄影棚。

拍摄进度飞快,虽然比不上香港巅峰时期十七天就能拍一部《枪火》这样的神作。

但是《地下交通站》也从拍摄到后期一共也只花了三十二天。

其实这部电影对所有人来说最难的不是拍摄也不是改剧本,最难的其实是去哪儿找一个贾队长。

毕竟贾队长这玩意儿那真是三千年都难得出生一个啊。

最后剧组只能找个气质有些像的,然后给他化妆。最后大概和贾队长七分相吧。

这部电影最先在北平上映,效果出人预料的好。堪称场场爆满。电影院不得不卖加座。

而露天放映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站在最后一排的人其实根本看不清屏幕上演什么了。

电影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主角水根也不是一种日本军官,而是汉奸贾队长。

他坏是真坏,傻也是真傻。每次出场都引起一片笑声。

这部电影连同着几部战争电影一起送去了苏联。

那些战争电影在苏联取得不错的观看人数和好口碑。

但是《地下交通站》却是引得整个莫斯科人都开始模仿贾队长那种奇怪的口音说:

“皇军不来你们欺负我,皇军来了你们还欺负我,那皇军不是白来了吗!”

这电影就像是插了翅膀一样,在其他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播放。

因为真的好看好笑,开心是人类最本能的追求。

这种轻喜剧电影和现在电影的幽默方式不一样,但是却更有趣。

这电影在东德柏林放映的时候故意挨着西柏林那边。

导致很多西柏林居民就站在西柏林那边看。

很多人从家里搬着板凳在大冬天看这露天电影。

中国的电影已经开始无声无息的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

很多东德、苏联和其他社会阵营的同志对素未蒙面的中国人产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好感。

就像是后世很多中国人没去过日本也不了解日本人。

但是因为从小看日本动漫就莫名对日本有好感一样。

而一旦一个国家民众对另一个国家的民众有好感,那很多事情就好解决多了。

通过中国外交人员的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中国对苏联的重要性提升,以及苏联人对中国人所增加的那一些好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