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打个二皮脸(1 / 2)
中国和苏联的直播很诚实。
算是把华沙开业的美国商场内发生的众生相都给表现了出来。
并且通过直播技术将这些画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要知道这个事情目前可是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作为现在全世界仅有的两个拥有全球直播能力的国家。
其他国家想不看都难。
总会有好事者通过各种手段弄到中国的卫星锅,然后收看这些卫星节目。
尤其是美国,他们本来可是打算通过这个事情好好宣传一波美利坚合众国的优势呢。
但是现在宣传是宣传了,是不是优势就不好说了。
3万吨的物资开设一个商场。
原本美国预计是这个美国商场临时营业大概一个星期左右。
最多也就营业半个月。
到那个时候,美国和苏联在波兰准备的华沙辩论的会场就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就直接把美国商场关掉。
当时筹备这个美国商场的时候。
负责做计划的人员还在考虑3万吨的物资够不够卖半个月。
因为听起来很多,但是华沙的人口也不少。
如果出现了疯抢潮。
那么很有可能许多货物根本撑不到华沙辩论的时候。
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把美国的舆论优势做到最大化。
但是现在出乎他们预料的事发生了。
他们还原本想着关于采购潮会把美国商场里的商品一次性全部清空的问题。
结果那些华沙市民一个比一个理智。
根本没有任何人进行抢购。
全部都是按照预算来采购。
而且数量根本就不多。
预想中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
在这群美国商人代表预想之中。
波兰人民的购物欲望受到了这样的压制,那么必然会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报复性消费反弹。
现在好了,反弹是有,但是报复性根本谈不上。
相反的是,之前波兰爆发的学生运动的时候。
还没有那么多人反对学生运动,大多数老百姓只是在旁观望。
这种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多的。
不关心政治,只想着过日子,但又总是搞不清楚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总觉得生活可以完全脱离政治。
也只有那些因为苏联停摆,而导致部分工厂歇业的工人阶级反对学生运动搞的那些诉求。
毕竟工厂工人,矿山的矿工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收入最高的那个人。
他们即便是对政治不敏感,也对钱包很敏感。
没有钱的话怎么养家糊口所以之前仅仅是这些工人进行比较强烈的反对。
但是这些工人数量毕竟不多。
因为苏联也没有把事情做绝,直接让整个波兰的工业体系彻底停转。
这也是莫罗托夫和赫鲁晓夫在性格上截然不同的地方。
莫罗托夫是相对听劝的,做事也不太会做一刀切,以及无谓的强硬到底。
最后又把事情搞得完全不可收拾。
莫洛托夫做事相对细致,或者说是有人评价他做事有些细致的过分,显得有些散碎。
但是这种相对细致,或者说做事情显得有些琐碎的人却愿意在这种时候稍微听听人的劝。
没有把波兰的情况弄得特别难堪。
至少波兰还是有不少和苏联相关的工厂,目前还是运作的。
但是这些正在运作的工厂里,那些工人们其实也是端不安的。
相比于完全脱产的学生。
这些工人是真的害怕苏波彻底决裂。
之后让他们陷入失业潮之中。
那样不要说养家糊口了,就连填饱自己的这张肚子都困了。
尤其是当美国的商场开到华沙之后。
见识到了美国商场里那些高昂的物价。
让这群需要想办法靠劳动赚钱的人,对美国和欧洲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因为有个最简单明了的对比方式。
假如说一个波兰工人现在一个月挣500块。
这500块钱中大概需要拿出200块至250块作为家庭的基础开销。
包括购买粮食,调味品,日化用品等等。
剩下的200元可支配收入中就是他们保证基本生本活外的结余。
这部分钱是用来提高基础生活品质的。
普通波兰工人,剩余的这些钱可以在夏天的时候,让家里的汽水总是够用的。
一个三口之家,一天消耗500毫升到一升左右的中国生产汽水。
这些钱是完全支持的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