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辩(二合一)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辩(二合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并且反复提出了美国有多好的生活。

颇有一种干金买马骨的味道。

最关键的是他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普通人浅显易懂的。

而莫洛托夫现在脱稿发言,他在讲什么他在部析所谓的市场经济和所谓的计划经济。

在不同政体下产生的不同反应。

以及对国民生产积极性以及国民劳动力的不同掌控。

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肯定是有的。

但是普通人听不听得懂听不懂的。

不要说本时空的大多数普通人了。

就算是在原时空几十年后。

已经有那么多的大学生了。

有几个大学生敢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听经济原理是完全不犯困的。

又有多少学生对马哲毛概这些课程很挠头。

当然有学的好,理解力强的人。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普通甚至是普通偏下的人,才是占据这世界的大多数。

尼克松的发言是调动人的情绪。

他的发言是让那些有能力又想要赚大钱的聪明人看到美国的好处。

同时又让那些想赚大钱,又自以为自己是聪明人的人羡慕美国。

只要这两点达成了,那么尼克松就赢了。

因为美国的基本盘就是这些人。

难道美国还真的想要招一批充满信仰且意志坚定的聪明人不要说尼克松不信了。

基辛格也不信啊。

这些人进来捣乱吗莫洛托夫不想跳进尼克松和基辛格布置的关于美国经济是否强大的陷阱之中。

但是却掉进了另一个陷阱之中。

他在和尼克松辩论。

没有错,尼克松基辛格美国代表团的那些智囊可以听得懂莫洛托夫的发言。

莫罗托夫也可以在他的立场上用他的理论和尼克松一较高下,甚至辩论赢。

但是他要如何将这些东西传达给普通民众。

他没有办法快速的将这些发言总结出来。

形成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听得懂的话。

而根据莫罗托夫的这些发言,尼克松则反驳道:“您说了这么多计划经济的优势,社会主义兜底的优势。

但是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们这样的计划经济兜底,以及社会主义的优势。

是否是在剥削那些有能力的人的价值。

用他们的价值去强行拔高那些普通人,甚至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人这是否激发了普通人懒的可能性呢让一个天才养活一百个懒汉剥削一百个人养一个人叫剥削,难道剥削一个人养一百个人就不叫剥削了”“如果在一个工厂里面,一个人一天生产100张桌子,另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80张桌子。

但是如果这两个人拿的工资一样,这在我们美国是非常不合理的行为。

但是在你们这里就成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不对”尼克松说到这里已经完全是辩的那一套了。

莫罗托夫既然不想和自己在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上去硬碰硬。

那么在这方面你也讨不到好。

莫罗托夫觉得尼克松说的有很大的问题。

但是一时之间却想不到非常合适的言语去反击他。

如果是赫鲁晓夫站在这个位置上和尼克松辩论。

说不定赫鲁晓夫还能出一些奇妙的招式。

因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嘴比脑子快的人。

他在动脑子之前,嘴巴一般会先动。

而他心直口快的言语,虽然经常闯祸,但有时候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说在联合国大会上拿皮鞋敲桌子。

这就很不错。

有的时候像赫鲁晓夫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桌子,可能还会更好一点。

不要理会美国人进攻的点,换一个自己擅长的点去打才是更好的方式。

这也就是毛主席在朝鲜战场上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理论。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不要在方方面面和美国人去争。

他们的长处很多。

短处也很多。

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人家的短处去打,而不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方的长处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