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 >精武恩仇记 > 965、不速之客

965、不速之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时的东宁内外交困,徐翰程虽然依旧死守,可他心里清楚:再这么下去,迟早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面对着强大的日军和伪军,外无救兵,内无粮草,他能坚持到几时?现在是夏季,还可以号召挨家挨户开荒种地,勉强自给自足,但东宁地处中华最北方,再向后便是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平原,中原地带刚一入秋,东宁可能便已经到了冬天,而东宁的冬天非常漫长,一年十二个月,要有一大半的时间,都要在风雪中渡过,到时候天寒地冻,这城中的老百姓怎么办?跟着自己的八千守军怎么办?自己又怎么办?

他叫人清理库存的粮草,也仅仅够再坚持两三个月,如果粮食吃尽,那他也只能把东宁拱手相让,叫手下的那些弟兄,穿过西伯利亚,远赴苏联了。而他自己则早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若是不幸战死,那也算是对得起祖宗。

他的精神虽然可嘉,但是他并不是那种高瞻远瞩的英雄人物,相反的,他和那些旧军阀一样腐败堕落,为了保存现有的实力,不敢和日本人正面交火。他也是知道自己的时间可能无多,因此才想收了胡桃做姨太太,享乐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等东宁沦陷的时候,便抱着自己的娇妻美妾一同上路,成就一世英名。

对外他叫手下人每日里在城头六班轮换,摆出一副与日本人决一死战的架势,对内却叫人给他筹备与胡桃婚事,用大把的银元去老百姓那里买酒,买肉以及一些婚礼应用之物。但是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时候银元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如果还想留在东宁,吃的东西才是最根本的。虽然徐翰程也不偷不抢,可城内早已人心惶惶,有不少人干脆选择出城逃难。徐翰程也一律放行,毕竟他还算有点良心,总不能叫全城的百姓跟着自己一起共赴国难。

可城外日伪军虎视眈眈,有的百姓才一出了东宁县城,就被伪军抓了壮丁,小孩直接放走,任其自生自灭,而女人则被抓到日方军营里受尽屈辱。好在出逃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与东宁共存亡,有不少老百姓不但没走,反而主动要求加入徐翰程的队伍,这多少叫徐翰程觉得欣慰。而跟随他的那些部下,也都是血性汉子,虽然条件艰苦,并没有逃兵出现,这一点倒是比国民军要强上不少。

他们以为,张学良都未能把东宁如何,日本人料想也不在话下,而且徐翰程在这个时候要娶姨太太,显得兴高采烈,反而鼓舞了士气,别人只当他根本不惧围城的日军,而徐翰程为了稳定军心,也对手下人说:虽然东北军覆灭了,但是他已经派人去苏联请求国际支援,而且还有粮食运到,正是由于苏联的牵制,所以日军才迟迟不敢来打。

众人对此也信以为真,只有徐翰程自己知道,苏联不会有粮食的支援,也不会派兵牵制日本,尽管他的确曾派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去苏联借粮求兵。

因为此时的苏联,由于斯大林搞“农业集体化”,每个村庄都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结果造成了大面积饥荒,截止到1933年,这场饥荒至少饿死七百万人,还哪有余粮和多余的兵力来支援你一个小小的东宁?更何况苏联早已经与东北军决裂,更不可能派人来救。

徐翰程得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表面上不动声色,还是对外宣部,苏联人会来救援的。为了避免走漏消息,他给送信的结拜兄弟一杯毒酒,把其中利害跟他讲了明白,叫他自己做决定。

那结拜兄弟跟随徐翰程多年,情同手足,见他十分为难,便果断饮鸩自尽,徐翰程将其以最高规格厚葬,给了一大笔钱抚慰其家属,全城降半旗致哀。对外却只说自己的兄弟在返程途中受伤,不治而亡。

也是在同一天,他自封师长,把所有军官全都提了一级。发表演讲,发誓抗战到底,以此振奋人心,但是不管做什么,徐翰程也明白,东宁孤掌难鸣,注定要失败的。

他坐在办公室里,寝食难安,与东宁的战事相比,胡桃的婚礼也不能使他开心多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