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 >四合院:开局街溜子,玩爆众禽兽 > 第56章 获得市长青睐(求阅读)

第56章 获得市长青睐(求阅读)(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5

t三天时间,张建军过得像上紧发条的精密机床。白天,他钉在车间,盯着改革全面铺开后的每一个齿轮咬合。

各车间主任拿着他签发的《红星轧钢厂生产管理及劳动报酬改革实施细则》,带着各自的技术骨干,一头扎进工时测定和基准协商的繁琐里。

抱怨有,争吵有,但更多是被二车间实实在在的奖金刺激出的亢奋。

“基准工时必须车间内部民主敲定!谁也别想当甩手掌柜!”张建军在调度会上声音不高,却压得住底下嗡嗡的议论,“各车间主任负总责,厂改革小组巡回指导,遇到技术难题直接提报!散会!”

他雷厉风行,没一句废话。

厂长办公室的杨厂长和李爱国副厂长透过窗户看着楼下脚步匆匆涌向各车间的主任们,相视一笑。

“这小子,点火的本事一流,控火的手腕更硬。”李爱国感慨。

杨厂长点头:“是个能扛大旗的料。就看他三天后,能不能在更大的场子里,把咱们轧钢厂这把火烧得更旺了。”

张建军没空理会背后的议论。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桌上是厚厚一沓市工业局下发的会议通知和初步议程。

他意识沉入系统,刚买的80元信息包在脑海展开:

【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地点、时间、主办方、核心出席领导——分管工业副市长陈为民、市工交办主任郑国栋…议程细节,尤其是典型发言后的“小型座谈会”几个字,被他用红笔重重圈出。

“座谈会…”张建军指尖敲击桌面,这是他计划里真正的突破口。

系统信息里关于陈副市长近期关注点的模糊描述在他脑中盘旋:效率提升的可持续性、工人积极性激发的长效机制、技术革新与现有设备的矛盾…他需要一份能砸进这位副市长心坎里的发言。

张建军铺开稿纸,钢笔吸饱墨水。标题力透纸背:《以“活”破“僵”——红星轧钢厂钳工二车间生产管理改革实践与思考》。

没有空话套话,开篇就是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改革前车间月均废品率、人均工时、能耗;改革后第一周王小虎组的奖金池、废品率断崖式下跌、能耗显著降低。

张建军详细拆解了“基准工时民主协商”、“小组奖金池二次分配”、“质量一票否决连带责任”这三个核心引擎如何撬动惰性。

笔锋一转,直指当前推广面临的痛点:部分老工人技术好但手脚慢在新节奏下的“不适症”,以及周铁柱组那个“关键件工时系数”的灵活解决方案。

最后,他抛出一个尖锐问题:“改革非一剂万能药,如何平衡效率提升与现有老旧设备产能瓶颈的矛盾?这是红星轧钢厂,也是众多兄弟厂下一步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字字句句,皆从车间泥土里长出来,带着机油的真实和钢铁的硬度。写完最后一个句号,窗外已是暮色四合。

张建军反复推敲几遍,确认逻辑严密,实例扎实,既有亮眼的成绩单,又不回避深水区的难题,更暗含了对更高层面支持的诉求。

随后他将发言稿仔细誊抄一份,另一份底稿锁进抽屉。

———

四合院里,棒梗像只受惊的老鼠。秦淮茹把他领回来后,贾家的门关得更严实了。

棒梗偶尔出来倒尿盆,也是缩着脖子,眼神躲闪,飞快地溜回去,再不敢斜眼看谁家窗台。

院里的小孩见了他,也远远绕着走。贾张氏的咒骂少了,变成了一种阴冷的沉默,偶尔看向后院张建军屋子的方向,那眼神像淬了毒的针。

阎埠贵是院里最忙活的人。

张建军推车进院,他总能“恰巧”在擦他那辆破自行车,堆着笑招呼:“张主任,下班了?今儿天儿可够热的。”或者端着一小碟酱菜:“家里自己腌的,您尝尝咸淡?”殷勤得近乎卑微。

张建军只是点头,偶尔应一声“嗯”或“放着吧”,脚步不停。

阎埠贵丝毫不觉尴尬,反而更卖力地找机会刷存在感,仿佛能跟张建军搭上一句话,就是莫大的体面。

易中海彻底成了影子。他佝偻的背似乎再也直不起来,沉默地扫着永远扫不干净的公厕和院子,动作迟缓僵硬。

张建军经过时,他握扫帚的手会猛地收紧,指节捏得发白,头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那身散发着异味的工作服里。

后院西厢房,聋老太太的窗户破天荒地开着一条缝。

张建军推车进来时,感觉似乎有一道浑浊却带着点探究的目光落在自己背上。他没回头,停好车,径直进屋。

桌上放着阎埠贵硬塞过来的那碟酱黄瓜。他看也没看,随手拨到一边。

———

市工业局大礼堂。穹顶高阔,巨大的红五星悬在主席台上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