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沙尘暴中挺身而出(2 / 2)
毕竟于他们的经验看来,背风坡从来就不是重灾区。
可是从小胡的无人机监控屏幕看来,那里情况很严重,就如同战场上一个敌人突击的缺口那般。
“科技和经验冲突之际,乍办呢?”老胡也是有约莫一两秒陷入抉择之难的。
“分两组!”最后,老胡还是当机立断,相信科技的同事,也尊重经验,这或许就是他权衡之下最稳妥的方案了。
一组跟他扑向背风面,另一组继续死守传统重点区。
眼看着无人机首战这么成功,多光谱扫描仪的绿光穿透昏黄的沙幕。小胡的心里是骄傲的。
然而,2个小时的巡航下来,无人机似乎“累了”,难以为续!
突然,信号强度断崖式下跌。
也聋了。
其实,自从小胡带着无人机回到这片土地,他就知道这里环境的恶劣;一把小小的沙子,都足以瘫痪一架无人机。
更加何况如今的情况呢。
尽管做了不少“本土化”的改进,无人机还是难以为继。
这也是,毕竟走在风沙中,再有经验的老兵,口水里都含着沙子。
可是沙尘暴没停下来,无人机就不能停啊。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难道是距离问题?”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小胡提着遥控一副要冲进沙尘暴里的模样。
然而上面的信号格没有得到改善,剩下1格半。
屏幕上的图像也更加扭曲了,传输延迟逐渐加大,从200毫秒飙升到1000毫秒.
此时的无人机就跟一个耳背、眼聋、反射弧特长的老人那般。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小胡遥控沙尘暴中无人机那一点微弱的指示灯红光,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老胡见儿子走进沙尘暴,有点急了:“你上前来做什么!”
沙尘暴中,父子对话,都是用嚎的。
“爸,无人机信号要断了!”小胡无奈。
一阵短暂的错愕后,老胡明白过来了,人尚且水土不服,更加何况这精密的仪器。
“是什么东西吃了信号呢?”老胡的瞳孔猛地收缩,记忆如电流般窜过脊梁。
1978年那个吞掉整个测绘队的黑风暴,也是这样先吃掉无线电信号的。
这便是黑沙漠的狡猾之处,它用看不见的沙粒湍流,把无线电波绞得粉碎;把人和机器困死在里面。
然而,他们这些老兵,也不是没有破局之法。
当年他们就是用枪托砸扁军用水壶,对着天山方向拼命反射电波,才让外面的人收到最后的坐标。
于是他一把拽住儿子的背包带,
"沙暴里电磁波走直线,你冲进去有屁用!
"
“那现在怎么办?”小胡的眼睛有点红,不知是因为进了沙子还是因为急的。如果无人机信号中断,可能会被风给卷走。
"反射电磁波的原理,看你这榆木脑袋!
"说着,老胡突然摘下铝制水壶,
"哐当
"一声砸在石头之上。
三下重击,军用水壶居然变成了完美的抛物面。
说着,他居然还给儿子演示了一番。
只见他单膝跪地,像当年在喀喇昆仑架设野战天线般,将凹面精准朝向无人机的方位。
小胡惊喜的发现,这么一下的土办法,无人机的信号居然能稳定在15%了。
“爹——行了!”
原来此刻,铝壶的弧形反射面精准截住无人机的频段。
“当然行了,这是你爹兵团的土雷达,咱当年也是这样用铝制罐头盒增强无线电。”老胡也有些骄傲。
调整铝制水壶的弧面角度,信号格就能陡然增加到2格半;正好弥补沙尘暴吃掉的那部分信号,让无人机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