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胡杨寄语(1 / 2)
胡梭父子两就在胡杨林里做修整。
沙漠的风掠过胡杨林的树梢,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
顿时,婆娑影动,风声如涛。
胡杨走在父亲的身后,靴底那层白花花的盐碱壳,走起来,嘎吱咯吱的,跟嚼冰糖渣似的。
“看看这些老伙计。”父亲停下脚步来,手搭在一棵歪脖子树上。
一看那龟裂的树皮,便知道,这些倔强的家伙,没少跟老天爷较劲。
父亲的眼神就在一株株的胡杨树上梭巡着,眼神像在打量一位位的老战友:“它们才是在这种苦地方活下去的行家啊!跟咱兵团的老兵一个样。”
胡梭看了一眼脚底的盐巴,便知道这地又咸又苦。
父亲拍了拍那长着疙瘩的树干,就跟拍着老战友的肩头似得:“这里,风随时都能要命!要站稳脚跟,就跟将根死命往深处扎。根扎稳了,腰杆子才能硬起来。”
说着,父亲举着三根手指头,比划着:“三倍,它们藏在
说着,他的指尖停留在树干一处狰狞的裂口,摩挲着:“那是十几年前沙尘暴留下来的伤痕,也是它们身上的勋章,是跟风沙打仗,赢回来的!”
胡梭看了一眼龟裂外漏的红色树芯,能想象当年的风沙有多大,竟然能将这么硬的木头生生得撕开了。
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
此时,胡梭将目光投向这片胡杨林,这话说的是树,何曾说的不是兵团人本身。
当年兵团人进驻这块沙漠的时候,盐碱地里根本长不出庄稼。沙漠步步紧逼,就连本地人都摇摇头以为“沙进人退“已经成定局的时候了,只有兵团人笃定的守护着这里。
胡杨,于兵团农场而言,有着交命的情分。
于父亲而言也是。
“那年,沙尘暴,能见度不足3M,我找不到队伍了。眼看着就要埋在这里了,偏偏遇见了一片胡杨林。记得连长曾经说过,让胡杨的根系带着你去找水。于是,顺着它的根系,我果然找到了水源,熬了过去。”
父亲动情地说着。
“所以哦,儿子,在这地,甭管是人还是无人机,遇风沙,第一件事,要压低身子。”
“如挡风墙那般,胡杨至少能让风的脾气卸掉一半以上。”
这话,既是对胡梭说的,也是对他的无人机说的。
胡梭将目光投向那斑驳影动的树冠,他突然明白,是的,如果无人机想在这沙尘暴的环境里飞得远,就得贴着树冠飞行。
就跟一只沙雀那般,让胡杨树给你扛扛风。
这些都是要写入无人机的飞控系统里的。
当风速传感器报警时,如有幸遇见胡杨,就低头借力。
父子两又在林间驻脚了一会。
父亲知道,那次沙尘暴后,他在给自己的无人机规划一条安全的沙漠航线,琢磨保命的门路呢。
"在沙漠里,胡杨林就是老天爷给咱们设的驿站。
"父亲突然说。
“人困马乏之际,靴子灌满沙子,找到一片胡杨林的话,就能喘上一口气了;这里说不定,还能找到一口水。”
“驿站?”胡梭品味着这个字。
这些戈壁滩上的胡杨林不正是一个个绿色的节点吗?
就像古丝绸之路上的烽燧。
一站接一站的,给驼队歇脚,喝口水的机会。
于是,胡梭再次拿出本子,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