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梭梭苗的棉袄(1 / 2)
结果车子从一个陡坡一路向下,麻袋口本就没系紧,这一晃荡,几粒黑褐色、圆溜溜的干羊粪球“骨碌碌”滚了出来,不偏不倚,正好滚到了王主任擦得锃亮的皮鞋尖旁。
“啊——!”王主任瞬间“瞳孔地震”,像被蝎子蜇了脚,猛地缩腿,整个人几乎要弹跳起来,头撞到了车顶,发出一声闷响。
车里就这么小小的地方,这几颗“羊粪”严重压缩了他的生存空间。
于是,他一脸憋红,涨得跟猪肝似的,声音都变了调:“小同志,你——你的羊粪——燃料掉了,还不赶紧捡起来?”
地理杂志的小林也被这动静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把怀里的宝贝摄影设备搂得更紧了些;眉头拧成了扁豆结。
胡梭刚捡起一团,看见王主任那双皮鞋,就忍不住想要再逗他一下。
还是老胡厚道,边开车,边制止了胡梭的恶作剧:“这不是什么羊粪,这是梭梭木和芦苇刺的幼苗,沾了点羊粪的土,护着而已。”
“不——不是羊粪吗?”王主任这才不情愿的回头看着那一团。
果然,滚出来的是一捆捆用湿草根和苔藓小心包裹着的植物幼苗!
其实跟他平日绿化带里看见的幼苗没什么差别。
它们灰绿色的茎干细弱却坚韧,根部被一团团深褐色、湿润的泥状物紧紧包裹着。
“这不是泥巴吗?怎么有一股骚味?”王主任刚伸手去,想戳戳,又立马收回手。
“这是混了羊粪的泥土。”老胡边开车,边解释。
“为什么要混杂点羊粪呢?”王主任依然不解。
“没水没肥的沙窝子里,想叫这些宝贝疙瘩活下来,扎下根,就得给它们加点料。羊粪是好东西,但得发酵过,不然烧根。”老胡解释着,“拌了沙土和水,裹在根上,就是它们的棉袄!”
“棉袄?”这比喻好别致,小林也忍不住凑近了些,好奇地打量着,看着根部包裹的泥粪混合物,露出里面几丝细弱但努力向下延伸的嫩白根须。
对于王主任而言,还是第一次,听说用“羊粪”做护根的“棉袄”的,就嘀咕了两句:“你多浇点水不就可以了吗?还大费周章地捡这玩意。”
老胡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让越野车灵巧地绕过一片看似平坦、实则暗藏流沙陷阱的区域;等驾驶到了一片平稳的沙地上,就用手指了指窗外的沙地:“沙是活的,会跑!今天这梁子在这儿,明儿风一刮,它就挪窝了。太阳毒得像烙铁,沙子烫得能煎熟蛋,没遮没挡,刚种下的嫩根,水汽眨眼就给它烤干了、吹跑了!喝啥?喝西北风啊?”
他顿了顿:“可是给这些幼苗的根系裹上一层羊粪袄,就不一样了。它像个小水库,能存住点湿气,慢慢儿地渗给根喝。根有了水,有了劲,就能使劲往下扎,往深里钻,去找底下那点凉气、潮气的土壤。根扎稳了,扎深了,苗才算活住了,才能站住脚,才能一点点把这乱跑的沙给摁住!”
老胡的语气朴素,跟胡梭那小子喜欢胡诌不同;带着一种与沙漠搏斗半生淬炼出的智慧和朴素。
这番话让王主任不得不仔细打量这个开车的男人;这个在他们的越野车卡在沙梁之上的时候,施予援手的男人。
倒是胡梭这小子,反而沉默了起来。
言者无意,听着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