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转基因(2 / 2)
仅仅半天时间,一张关于土地盐碱化的病例图就已经形成了。
看着地图上那斑驳的彩色,什么地方病入膏肓,什么地方还有得救,就一目了然。
此时,林教授和文秀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来的时候本来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打算花个一头半个月,冒着风沙一个点一个点挖土取样,给这片土地做一个全面体检的。
没想到这活就那么轻易就完成了。
这顺利的程度都出乎意外。
第二天,大家就围着那张无人机绘制出来的土地盐碱度热力图在商议。那张图铺在兵团农场食堂那斑驳的木桌上,大家围着看,就好像在看战地地图那般,时而讨论两句,时而又眉头紧锁,尤其是看着那些斑驳的蓝色和白色区域的时候,脸上是掩不住的心疼。
“今年的盐碱化怎么那么严重,比想象中还多——”老政委老赵这个时候眉头都拧成了扁豆结了。
“林教授——”他代表大家说话,“这土地的体检报告都出来,咱大伙儿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是照着这个图,改良咱的滴灌系统还是加强局部的洗盐?”
原来,在老兵团人的固有观念里,洗盐加上滴灌系统,便是对于土地盐碱化的两件套了——哪个智能滴灌的管子往哪儿铺,水往哪儿灌,药往哪儿施;多撒土壤改良剂。
其他兵团人自然也是认可这方法的,在他们看来,对阵下药,准没错,淡水便是药了,哪一块的土地病得重了些,就往哪里多下点药,就是这个理。
林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那张色彩斑斓的地图上。
“靠着这图实施精准灌溉,固然好,它可以让我们避免了浪费还有无效的劳动。”说着林教授深深的呼吸一口气。
“但是,”林教授话锋一转,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些最深红色的区域,“可是你们其实跟盐碱化都对抗那么多年了,自然也是明白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即便我们投入双倍、甚至三倍的水和改良剂去‘洗盐’,明年,后年,盐分还是这样会疯狂地返上来。”
食堂里安静下来。老职工们沉默着。
林教授的话似乎戳中了他们心头的痛处。
其实就在林教授来之前,他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在滴灌系统的改良还有洗盐方面而来,效果也是逐年的递减,就好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不断地喂药,治标不治本。
“那我们改怎么办呢?”说着,大家将目光投向这位教授。
“我想试试转基因作物。”林教授说着这话也是使出了巨大的勇气的,毕竟他知道这种技术的争议,“对于土地的重灾区,我想我们换一种思路,不是费力去改变土地,而是让我们的自己的作物去适应土地。”
“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