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母子促膝长谈(1 / 2)
胡梭母亲捏着那颗葡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果皮,就是不吃,目光无意识地落在儿子的指甲上,这娃娃指甲上老是有些洗不掉的机油的痕迹。
“你在外头求学那些年,爸和妈都挺想你的;后来,果真,你回来了,结果还给兵团农场带回来新的技术,其实母亲心里挺为你高兴的。”
说着,她的声音轻轻的,望进那黑夜,仿佛看见了悠远的过去,“你从小就爱捣鼓各种的机器零部件,拆了收音机,拆了自行车;有的时候,装不回去,挨你爸多少回揍,可下次还拆。如今,看见你学有所用,带着自己学到的那些本领回来为家乡做点什么,母亲心里特别的自豪。”
胡梭听着有点局促:“妈,怎么突然说起这些?”
胡梭母亲只是淡淡一笑:“就是刚才在院里晾衣服,听见你跟巴太提了句文秀姑娘,援疆后,会不会继续留在这里——妈就想起了你张建军叔叔了。”
“哦——张叔叔,我听说他老家是河南,在那个时代,也有两把刷子,一手好字,算盘打得噼啪响。”胡梭从老一辈那里也听说过他们好多的事迹,原来这土地上也有好多的英雄好汉,各个深藏功与名的。
“可不是嘛,当初组织上也看重他,本来要调他去乌鲁木齐当干部,他死活不去,非要留在咱们这戈壁滩上帮忙开荒,文化人干起了抡锄头的事。”母亲说起往事,眼球有点浑浊。
说着,她伸出手来拽着胡梭的手,像是母子连心似的,“那个时代,他选的可是一条荆棘之路啊,那个时候开荒,盐碱地又板结,开荒起来,就跟刨石头似得,他一个文化人,本来握笔的手,手上血泡叠着血泡。有的时候,深夜,趁着大家睡觉,给家里写家书,写着写着,那眼泪就浸透了墨迹了——人总是会想家的。”
“那母亲,你们可曾问过张叔叔后悔吗?”胡梭问。
“你张叔倒也没说,不过,我总听他说,他挺想念家里的胡辣汤的。每当,这种的树活了一棵,碱滩上能长出苗来,我就看见他咧嘴笑,就好像这些都能解乡愁似得。”母亲说着。
“有的时候,老一辈受过的苦,我就不希望你再受一次了。“妈有时候半夜睡不着,就想,我儿子要是留在大城市,现在是不是穿着白衬衫,坐在亮堂的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你真的就一点都不后悔吗?就甘心一辈子待在这戈壁滩上,跟土地和这些机器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