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海上之城(1 / 2)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引擎的轰隆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两艘巡逻飞行器从代号“蝙蝠”的海上基地出发,极速前往了杨所在的城市上空。
十分钟前,蝙蝠形状的海上基地监测到一艘不明飞船进入了地球,立刻启动了一级戒备系统,同时出动了巡逻监视无人机。
无人机广播:“即将抵达雷达显示坐标点,未发现任何飞行器”。
实时画面通过无人机前段的监视器传回了海上基地,指挥室内坐满了各个殖民地的战略指挥官,其中包括了星际指挥官,紧张的氛围瞬间消散,紧急会议解散了。
地球另一端,亚洲大陆板块中部,一艘飞行器躲过了无数的雷达探测器,进入了一个为名“石龙”的小城市。
飞船的驾驶者正是杨!
这个不大的三线城市正是他的家乡,飞行器缓缓降落在一处草地上,随着舱门的打开,面漏难色的杨慢慢走出了飞行器。
眼前的画面不再是他那熟悉的家乡,地面上的房屋早已坍塌,只剩下了一片狼藉的建筑残骸,自己早年前居住的小别墅也消失不见,四周的街道长出了大量笔直的树木,参差不齐的树冠顶部积满了火山灰。
时隔多年,气候环境也渐渐恢复正常,全球多地不在面临温室效应带来的炙热,反而还得建造大量的暖气设施。
利用太阳射线带来的热量,转换为城市各种设施所需的电能,二级文明不在使用太阳能板来收集能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质量转换动力场”的装置。
建造的位置于中国南部,一个四周环山的天然盆地内,二级人类的智商值通常不会低于180,远远超出了一级人类的正常范围。
依靠着地质领域的专家,以及天文学家和高级建造师,耗费两年的时间建造了质量转换动力场装置。
整体为形状为巨大的圆形,直径超过了惊人的200平方千米,半径也不低于100平方千米,装置每天转换的电力可供给整个人类文明所需的电力使用整整一个月。
因此,整个地球文明上只建造了一个射线能量收集装置。
质量转换动力场在太阳能板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能够将动力与电磁场之间的质子相互连接的物质,产生一种全新的能量源,这种带有负电荷的能量射线,刚好能够将吸收的太阳射线扩大数百倍!
“检测到紧急逃生舱,所处坐标加载中”....
扫描器发出的警报打断了思绪万千的杨。
下意识低头看了看传输的内容后,惊奇的发现在印度洋中心有一个奇怪的黑点,看起来并不像岛屿,不规则的轮廓似乎也不是一艘海上战舰,正当杨一头雾水时,远处的天空中传出了刺耳的音爆声。
“舰长,无人侦查机十秒后到达你所处的位置,已开启飞行器的隐形系统,舰长你自己找掩体躲避无人机的侦查”!
耳边传来汉尼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紧张。
不假思索的杨立刻钻进了一处茂密的灌木丛,将自己完全包裹在树叶与各种植物之间,露出两只迷人的双眼,悄悄盯着蔚蓝的天空。
与此同时,飞行器自动关闭了动力引擎,表层的特殊材质吸收了环境中的色素,改变了飞行器自身的颜色,完全与茂密的树木融为一体,隐藏在这荒无人烟的道路中央。
天空中的引擎声越来越大,咻的一声过后,两艘无人侦察机划过了石龙村庄上空,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白色气浪、
“汉尼,空旷的海域上那个黑色的小点是什么”?
对于这些远在万里的未知物,完全没必要前往所处的坐标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万能的汉尼,至少杨是这样想的,从划过空中侦察机的外观形状来看,应该是带有武器系统的战机。
起源号内的汉尼也没有闲着,调动了地球轨道上唯一实时画面同步的卫星,立刻对杨传输的坐标进行了识别扫描。
一分钟后结果出来为:高级人类建筑物,并不属于二级文明现有的技术,位于大海中央的是一个高出海平面的悬浮基地,整体形状并不规则,完全一致的两端与狭窄的中端部分,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基地大小约为32万平方公里,不仅包括了人类居住的楼层,还存在着实验研究基地、国际化战备中心,宽敞的平台上停泊着超过数万艘战机以及悬浮装甲战车,以及多种多样的国际化战备武器装置,其中包括了放射性防空导弹!
在基地中间部分,建造了一个小型的金字塔反应堆,并不能向宇宙发射传输信号,但是却能接收来自各个星系的射线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