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 >起源 > 第70章 时间终点

第70章 时间终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残骸碎片上面清晰的雕刻着“KF-98战斗机甲”。

飞船广播:“生命体扫描射线已激活,等待接收识别数据”....

其实杨心里很清楚,在这真空环境内基本上没有存活的几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寻找赵文强的念想。

等待的识别结果的过程中,杨默默摘下了小腿处的绷带,看着血迹斑斑的伤口,多希望赵文强再次出现,然后给自己包扎伤口,即使现在已经恢复如初,但还是想要再次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哪怕是再挨上几个拳头。

“无论今天多么浑浊不堪,明天依旧如约而至”。

我做到了,你呢?

无奈坐在控制室内的杨感叹过后,广播传来了扫描结果、

内容为:未发现任何生命体,检测到少量的新鲜血迹,以及一张工作证件,上面的名字为“高级飞船建造师”谢根!

三分钟后,飞行器慢慢回到了起源号飞船上空,连接了空间室通行管道,同时、广播传出了汉尼的声音:“舰长,这个结果也许并不是美好,但是故事的开始永远不是结束,接下来去哪儿呢”?

回到起源号的杨心情非常的低落,也没有回答汉尼的问题,目光呆滞的看着窗外的飞行器与起源号分层脱离,慢慢消失在地球的引力轨道中....

毫无思绪的杨来到了控制室,利用数据库搜索系统进行了自然天体星球筛选,最终将坐标点定在了一颗与地球等质量的星球、

星球也存在内核能量源,由内到外分为内核能源、地核、地幔、地壳三层,能量源是星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下深处的最中心处。

仅仅只是这点信息,杨已经明白了,这也是人工制造的星球。

半径约有2167k,主要由铁、聚合金、以及少量的镍元素物质组成,高密度,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20.9克。

温度非常高,大约有2000-4500摄氏度,地核的质量占整个星球质量的百分之30,体积占了大概百分之15。根据地震波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了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其中还包括了能量源。

地幔是指地壳内部的中间层,垂直厚度大约为2500千米,主要由紧密的造岩物质和火山岩构成,这是星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细致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能够吸收大量的能量波以及地震产生的冲击波。

数据库记录;由于放射性元素能量聚集,导致了蜕变性放热产生的高温,导致岩石被高温软化,并差生了局部性的物质转变,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也是火山能源的储存装置。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大量岩石圈组成的部分、下地幔的温度与压力和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无论是什么物质都呈可塑性固态,也就是类似于软胶塑料,可以用于建造飞船零件。

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星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根据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检测地震波,发现了地壳与地幔的交界线并不是平面,反而是不规则的夹层面。

无论杨怎么看控制台显示的数据,都感觉很熟悉,但是又想不起来在哪听过、或者见过。

星球也存在着大气层,并且气体密度很高,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一共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中间层又称为中层,是自平流层顶到70千米之间的气态层、该层内部与地球一样,都含有少量的臭氧气态物质,同时,也存在氮、氧等、能够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的大气层。

这时的杨已经惊讶的合不拢嘴了,这颗星球竟然也含有散逸层,要知道这可是地球上独有的气态物质啊!

“莫非”....

一脸不解的杨挠了挠头,“汉尼,启动曲速引擎,咱们就去这颗星球了”!

飞行的过程中继续看着星球数据....

散逸层又被叫做大气外层、逃逸层,暖层云团以上的大气层,也是星球最外围的气态云层。

在空气和镭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分子发生电离子发生了纠缠反应、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完全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

逃逸层氧气含量极为稀薄,密度几乎与真空中的密度相同,是极其危险的一种气态云团物质。

飞船广播:“已到达预设坐标点,等待气压稳定中....即将进入星球轨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