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维多利亚女王的抱怨!(1 / 2)
伦敦市中心,白金汉宫。
这座帝国最荣耀的宫廷,奢华的起居室里明亮而温暖。
年过六十的维多利亚女王坐在靠近窗边的扶手椅上,身上盖着柔软的羊毛毯。
她刚刚处理完几份来自殖民地的紧急公文,此刻正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翻阅着侍女为她取来的最新一期《良言》。
与其他读者一样,她的目光也直接跳过了前面的政论和随笔,落在了《四签名》的连载上。
女王的阅读速度不快,神情专注。
她并非那种沉迷于通俗的妇人,但这位住在贝克街的咨询侦探,确实已经吸引了她。
或许是因为“演绎法”对逻辑和理性的推崇,又或许是因为故事能让她得到暂时的放松……
当读到福尔摩斯凭着纸片上的古怪图案和几个数字,便将其与印度殖民地关联起来时,女王微微颔首。
她当然对印度并不陌生,那是她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四签名》的背景与此挂钩,让她平添了几分代入感。
然而,正当情节推进到关键处,这一期的连载戛然而止。
页面下方只有一行冰冷的铅字:【未完待续,下期敬请期待】
维多利亚女王她轻轻“啧”了一声,将杂志合上,放在膝头,意犹未尽地抱怨:“这个法国人,实在太会断章了。
每次都在最勾人的地方停下,简直是一种折磨。”
女官微笑着附和:“确实如此,陛下。听说伦敦的读者们对此也是又爱又恨呢。”
就在这时,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祖母!新的‘福尔摩斯’您也已经看完了吧?
求您了,让《良言》杂志社把剩下的稿子都献上来好不好?或者让人去催一催?
我实在等不及想知道那个木腿人到底是谁,那些签名又代表着什么!”
维多利亚女王看着少年焦急的模样,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他浓密的金发:“亲爱的乔治,我理解你的心情。
好奇心和急于知道结果的冲动,是年轻人的特权。但是,我的孩子,等待,也是一种美德。
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是值得我们用时间去期待。”
乔治王子只好嘟囔了一句:“可是……还要等半个月呢……对了,印度,里提到了印度。您去过印度吗?
听说那里遍地都是大象、老虎和豹子!”
维多利亚女王微微一笑:“没有,乔治,我没有去过印度。但我依然是印度的女皇,我通过总督统治那里。”
乔治王子露出向往的神色:“我以后一定要去印度看看!”
维多利亚女王摸了摸他的头:“你会去的,亲爱的乔治。”
——————
《四签名》依旧遵循了先在《良言》连载,一个月后才在法国连载的传统。
这种“厚彼薄此”的方式,一度被法国的评论家们诟病——但至少在一八八一年的二月,没有人会在意。
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新的“福尔摩斯”故事已经开始连载了。
1881年2月25日,在雨果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共和国总统茹尔·格莱维亲自前往埃洛大街,雨果的寓所。
他代表共和国政府向他表示祝贺,并向雨果献上了一份极具象征意义的礼物——一个精美的“塞夫尔花瓶”。
“塞夫尔瓷器厂”属于法兰西官窑,烧制的瓷器过去都是只献给统治者的。
所以茹尔·格莱维在致辞中说道:“国家制造厂最初是为了向君主赠送礼物而设立的。
而今天,共和国将这个花瓶送给一位精神上的君主。”
这番话在次日就通过报纸传遍全国,可以说直接将雨果定位为了共和国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