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357章 帝国的文教

第357章 帝国的文教(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文官之中,如力挽狂澜的张居正出自荆州卫,督师蓟辽的孙承宗出自保定右卫,刚正不阿的袁可立出自睢阳卫;抗倭名将戚继光出自登州卫,俞大猷出自漳州卫,镇守边陲的麻贵出自大同右卫,孙传庭出自山西振武卫,忠烈殉国的卢象升出自南京鹰扬卫。

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其背后无不有着卫所与卫学的深刻烙印。而今,这曾培育出无数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竟凋零衰败至此,思之岂不令人扼腕?

“如今天下教育多赖私塾,然师资良莠不齐,贫寒子弟无力就学。富者延名师,岁费百金;贫者就学于第秀才,所学有限。长此以往,贫者愈无以进学,富者独占教化之利,教育之道,已然失衡。”

暖阁内一时寂静,朱由校伫立窗前,望着宫墙外隐约可见的街市,神情复杂。

他想起前世那些为教育资源不均而呐喊的人们,没想到在大明,这个问题同样如此尖锐。

“国子监现今如何?”皇帝缓缓转身,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国子监,虽编制俱全,监生众多,然近年亦多流于形式。监生来源复杂,有凭真才实学考入的举监,有地方推荐的贡监,有凭祖荫入读的荫监,还有捐资入学的例监。

来源既杂,心思各异,潜心向学者十中无一,学业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他措辞委婉,但朱由校已然听懂了弦外之音——国子监的框架虽在,但内里早已空疏,别指望能从其中选拔出多少经世致用的真才了。

朱由校缓步走回御座,手指轻叩龙椅扶手,看着眼前这位刚刚还惶恐不安、急于撇清关系的礼部侍郎,此刻却能侃侃而谈,将国朝文教利弊剖析得条理清晰,心中不由对此人评价略有改观。

“此人虽热衷权势,德行有亏,然其才学阅历,确也深厚。若驾驭得当,未必不能成为推行新政的一把利器。”

片刻沉默后,他忽然问道:“顾秉谦,今日召你前来,是朕有意擢升你为礼部尚书,总揽科举革新与全国文教振兴事宜。此任关系国本,千钧之重,你可愿担当?”

顾秉谦心中狂喜,面上却愈发恭谨,重重叩首:“臣顾秉谦,蒙陛下天恩,信重若此,敢不竭尽驽钝,肝脑涂地以报!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推行新政,振饬文教,虽万死而不辞!”

“肝脑涂地倒不必。”朱由校抬手示意他起身,语气陡然转沉,“但你要记住,礼部是朕推行文教改革的门户,容不得半分懈怠与私弊。朕给你五年时间,你需为朕完成三件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