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46章 深山里的导弹基地(1 / 2)
空中侦察、人力侦察,双管齐下。
如果认为李干已经把事情做到了极致,那未免太看他对苏联弹道导弹部队的重视了。
远东战争结束后,东大收回远东地区,纳入东大国籍的不但有居民,还有该地区被遣散或自行脱离队伍的军人。
情报局早就从这里遴选出了一批人加以培训,早就撒到了苏联各个国家里去从事情报工作了。
对斯德哥镇的侦察,就是由这一类情报人员进行的,可惜,斯德哥镇的反谍防范太严密了。
镇子本就不大,一千多人口,抬头不见低头见,想要潜伏下来太难了。
但是,恰恰是因为斯德哥镇的反谍防范严密,反而可以推断这里肯定部署有重要的军事单位。
凌晨2时05分,安-124飞到了斯德哥镇上空,飞行高度11090米。
空中机械师从货舱那头走过来,对赵飞龙,“赵连长,可以准备了。”
赵飞龙打了个手势,侦察组成员们把氧气口罩戴上,随后戴上头盔,扣上防风面罩,起立往侧舱门那里走去。
机械师开始释压,随即,打开了舱门。
他竖起大拇指,赵飞龙一马当先一跃而下,其他人紧随其后跳下去。
所有人离机后,机械师关闭侧舱门,紧接着给舱内进行增压。
在万米高的空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无法满足人类的呼吸要求的,通常来,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其氧气含量就在人类生存线之下了。
因此,高空跳伞要携带氧气瓶。
赵飞龙五人在黑漆漆的空中完成编队,调整着方向,自由体往下掉。
高跳低开从来都是极难、危险程度极高的跳伞方式,尤其是夜间。
赵飞龙面朝下,目光雷达一般搜索地面的标识物。
可惜,底下一片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
他并不着急,等高度再低一些,借助月光是能够看到地面的情况的。
一直到了地高表显示出300米高度时,赵飞龙等人才解散编队,随即全部在200米高度以上打开了降伞。
所有人的降伞全部顺利打开。
在这个高度上开伞,基本上降伞完全展开后,人就基本地了。
赵飞龙选择的着陆点很好,是树林中的一处开阔地。
地,收拾伞具,从携行包里把武器装备侦察器材拿出来,而且,每个人都携带了滑雪板。
其他人迅速聚拢过来,赵飞龙看了看指南针,把滑雪板穿上,指了指西南方向,一行人呈战术纵队滑入了树林中,往西南方向潜行。
一个多时后,赵飞龙突然停了下来,打出了一个隐蔽的手势。
五人立即依托树干为掩护,建立了防线,向东侧进行警戒。
不多时,轰隆隆的声音传来,树林中有灯光影影绰绰,从东面往南面移动。
“是车队。”赵飞龙低声道。
侦察兵的任务是侦察,不是斩首也不是作战,以侦察获得情报为最高任务,不被敌人发现的侦察兵才是优秀的侦察兵。
一队重载卡车缓缓开了过来,粗大的雪地轮胎碾压着道路上的厚厚积雪,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大灯在空中的薄雪中打出的两道光柱并不能穿透太远的距离。
赵飞龙这才发现,就在他们眼前不远处,竟然是一条被积雪覆盖了的道路。
他看清楚了重载卡车的样式,是军用车辆。
足足7辆重载军卡从眼前驶过,他们根本想不到会有人潜入到远离边境线几千公里的这里,这里可是腹地中的腹地。
因此,这队重载军卡没有护卫。
从车辙的印记深度可以看得出来,这队重载军卡装载了很多物资,那么,他们肯定是从物资集散点出来的,要去的地方大概率是军事基地或者兵营。
斯德哥镇没有军事仓库,唯一的物资集散点是火车站。
赵飞龙此时要当机立断。
尾随这队军卡,至少能够找到一处军事基地或者兵营,运气好的话,搞不好就是往导弹基地运送物资的车队。
这么一来,可以大大节约寻找导弹基地的时间。
他的决定更大胆。
他一挥手,众人心领神会,立即起身奋力撑着雪杖,在林子里紧跟着车队行驶的方向而去。
很快就遇到了一个下坡,车队的速度更慢了。
赵飞龙借助着惯性超过去,藏在林子里仔细观察车队的情况。
这一次看得更加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