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江湖安抚,化解矛盾(1 / 2)
第192章:江湖安抚,化解矛盾
萧景珩没拆那封烫金请帖,随手搁在案头,像扔一张废纸。他盯着它看了三息,忽然笑了:“东宫请喝茶?好啊,等我把江湖这碗茶也煮开了再。”
阿箬蹲在廊下啃烧饼,听见这话差点呛着:“您还打算开茶馆不成?”
“比开茶馆大。”他走下台阶,从门框上拔下一支箭——箭尾卷着张黄纸,墨迹潦草写着“武林共讨暴政”,款画了个歪七扭八的莲花。
他抖了抖这张挑战书,吹掉上面的灰:“打是打服了,可人心没服。这些江湖人,骨头硬得很,你压得越狠,他越想掀桌子。”
阿箬咽下最后一口饼,抹嘴:“所以您不抄家、不问罪,反而要请他们吃席?”
“对。”萧景珩把纸条揉成团,往香炉里一丢,“刀剑能定胜负,定不了长久。现在朝里没人敢跳了,该轮到外面那些‘英雄豪杰’谈谈心了。”
他拍手,亲卫鱼贯而入。
“组个宣谕团,挑几个会话、懂黑话的,再带点厚礼。去各大门派走一圈,见人人话,见镖师‘走南闯北不易’,见掌门就‘新政红利共享’。”
有人心翼翼问:“若他们拒不见客呢?”
“那就让他们徒弟见。”萧景珩咧嘴一笑,“顺道送点米面粮油,附张条子——‘世子府慰问武林遗孤家属’。”
满屋亲卫憋笑憋得肩膀直抖。
阿箬举手:“我能不能不去?我对什么‘武林规矩’一窍不通。”
“你不用懂。”萧景珩指她,“你是活招牌。南市谁不知道‘世子府那个丫头’最讲义气?赏钱发得比官仓放粮还痛快。”
她翻白眼:“合着我是去当人形许愿池?”
“聪明。”他点头,“你就站茶馆门口,大声嚷嚷:‘朝廷现在招编外武教头,月俸三两,管三餐,子女还能进官学!’”
“真能进?”阿箬眨巴眼。
“当然。”他从抽屉抽出一份红头告示,“昨儿批的,叫‘民间武师登记制’。只要不造*反、不聚众、不练邪功,登个记,领个牌,就是体制内预备役。”
阿箬一把抢过,扫完哈哈大笑:“这招绝了!以前练武是为了混口饭,现在练武是为了让孩子考科举?谁扛得住这诱惑!”
“扛不住就对了。”萧景珩靠回椅背,“咱们不逼他们投降,咱们给他们升职加薪的机会。”
午后,南市最热闹的“老孙茶馆”挤满了人。
阿箬拎着个竹篮进来,往桌上一倒,哗啦一声——十几块印着“南陵府特供”的腊肉、五斤上等白面、还有两包砂糖,堆成山。
“都看看!”她嗓门亮得震瓦,“这是铁拳门王师傅昨天登记换的福利!人家儿子今早进了西城学堂,老师亲自接的!”
众人愣住。
一个满脸胡茬的壮汉冷笑:“又是画大饼吧?等我们签了字,回头就我们投敌,一刀砍了祭旗?”
阿箬不恼,反而拍桌站起来:“哟,这位大哥拳头挺硬啊?那你告诉我,你老婆咳血三个月,抓得起药吗?你娃穿补丁裤上学,抬得起头吗?”
汉子语塞。
“世子了,英雄不在名号,在过得好。”她声音清脆,“你想一辈子当个‘侠客’,半夜翻墙偷鸡摸狗,还是想正大光明挂牌授徒,收徒弟还能领补贴?”
她掏出那张红头告示,贴在墙上:“登记不花钱,退出也不犯法。但你不来,好处真就归别人了。”
人群安静下来。
有个老拳师颤巍巍问:“……真能让娃读书?”
“你不信我,难道还不信工部发的入学凭证?”阿箬从怀里掏出一叠盖章文书,“王师傅的儿子今天就在念《千字文》,你要不要派人去看看?”
角里,一个年轻镖师低声问:“那我们鹰爪帮……之前参与过夜袭……会不会算旧账?”
阿箬摇头:“过往不究。只要现在愿意守规矩,就是良民。不信你看——”
她指向门外。
一辆马车缓缓驶过,车身上赫然贴着“三江武社合规授徒点”的黄旗,车夫吆喝着:“南陵府特批!今日开班!报名送护腕一对!”
茶馆里一片哗然。
刚才那壮汉低头搓着手,嘟囔:“要不……我也去登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