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赐宴(1 / 2)
御座之上,天宝帝原本平和的目光骤然收缩,紧紧锁住了那幅立体江山。几乎是下意识地站了起来,一步步走下御阶,走向那微缩的江山。
目光沿著那条金色的漕运线缓缓移动,越过黄河,跨过长江,最终落在烟波浩渺的入海口。脸上不再是之前的程式化微笑,而是充满了无法掩饰的震撼,一种深植於帝王血脉中、对於这壮丽河山的无限深情!
“…好!好一个『大丰寰宇』!”天宝帝的声音迴荡在寂静的暖阁中,“李爱卿,此图此江山深得朕心!”
然而,工部带来的震撼,远未结束。
李立恆適时地侧身,引著尚沉浸在江山图震撼中的皇帝,移步到旁边那件稍小、但结构显然更为复杂的“水法模型”前。
“陛下,请观赏工部与將作监工匠,依据古籍智慧,结合实际水文,精心製作的——『漕运永固水法模型』。”
亲自走到模型一侧,在一个不起眼的机关上轻轻一按。
顿时,一阵极其细微的机括转动声响起。只见代表汶水上游的水源处,一股清亮如许的细流汩汩涌出,沿著精心开凿的引水渠蜿蜒前行。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流动的水线吸引,看著它匯入代表南旺地区的蓄水水柜,然后又在水柜出口,被一组极其精巧、由隱藏机关控制的木质闸门系统,精准而稳定地一分为二!
七分水量,顺著北向的河道沛然流去,象徵著保障北疆与京师的命脉;三分水量,则轻盈地转向南流,確保下游漕运不至乾涸。
整个分流过程流畅、稳定、精准,仿佛天地法则在此刻被微缩重现!漕运水利之中,最核心、最令人困扰的“南旺分水”难题及其解决方案,就以这样一种直观、生动、近乎於道法自然的神奇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天宝帝和所有在场重臣的眼前!
李立恆適时地解释,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自豪与成就感:“陛下请看,此模型演示的,正是臣等提出的,旨在根本解决我朝漕运梗阻,尤其是会通河段水源不足、分配不均难题的核心策略—南旺分水!
若能依据此策,兴建水利枢纽,则运河全线畅通可期,南粮北调再无阻隔之忧!北疆军镇粮餉充足,社稷安泰,江山永固!”
天宝帝的目光,紧紧跟隨著那流动、分岔的水线,看著清澈的水流如何被智慧引导,如何驯服地按照人的意志奔赴需要它的地方。
不仅看到了巧夺天工、近乎鬼斧神工的技艺,更看到了这模型背后所代表的、解决困扰帝国数十年的漕运心腹大患的切实希望与清晰路径!
这不再是奏章上枯燥的文字和抽象的数字,而是可以亲眼目睹、亲手触摸、可以验证的、充满希望的解决方案!这比任何珠宝、任何字画,都更让他心潮澎湃!
天宝帝脸上洋溢著发自內心的喜悦:“李爱卿,工部此番,真是用心良苦!献此厚礼,非为私贺,实乃为社稷立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一刻,李立恆心中悬著的那块巨石,终於轰然落地。这份独一无二的万寿贺礼,以其无与伦比的直观性、宏大的战略视野和坚实的技术內核,彻底打动了圣心!它不仅是一件贡品,更是一份宣言,一个蓝图,为后续真正推动庞大的运河治理工程,铺平了最坚实、最耀眼的第一步。
秦思齐低著头,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各种复杂目光。有难以掩饰的惊嘆,有难以言喻的羡慕,有深藏不露的嫉妒,也有若有所思的审视。
然而,秦思齐知道,这份荣耀,首要归於恩师李立恆,归於工部上下同仁的协力,归於將作监那些默默无闻、却技艺精湛的工匠们。
而他自已,一个寒门出身的七品编修,在完成了这最关键的一步策划与推动之后,距离心中那个外放为官,的清晰目標,又近了一步。
大殿內关於江山图与水法模型的讚嘆与议论声渐渐响起,经久不息。而天宝帝,已然重新坐回御座,陷入了更长远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