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全族!供我科举 > 第279章 湘水別:端砚寄情

第279章 湘水別:端砚寄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秦思齐没有选择艰深晦涩的经典註疏,而是將讲题定为经义与实务。开讲后,没有引经据典的掉书袋,而是从自身参与设计、监造漕运永固水法模型的实践出发,阐述读圣贤书,最终要服务於国计民生的道理。

谈到水利工程中看似枯燥的数学测算如何关乎堤坝安危、万家性命。谈到漕运畅通如何像国家的血脉,维繫著京畿稳定与边防巩固。谈到在地方为官,不仅要通晓律令典章,更需要了解农时、水利、刑名、钱穀等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实际问题。

“……故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圣人之言,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明灯,指引我们方向,但脚下的路,需要我们自己一步步去丈量,去解决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难题。望诸君在埋首经典、涵养德性之余,亦能睁眼看这世间万物,体察民生多艰,心怀天下苍生,方不负十年寒窗,不负平生所学。”

秦思齐的讲述深入浅出,逻辑清晰,结合自身见闻,生动而富有启发性。没有空泛的道德说教,只有切近事实的剖析与充满实践精神的思考。

台下学子听得如痴如醉,许多人的眼神从最初的好奇、仰慕,逐渐转变为深思与认同。原来,学问可以这样鲜活,可以与现实世界联繫得如此紧密。

提问环节更是气氛热烈。有学子问及边陲治理之难,有学子请教实务与经典的平衡之道,甚至有人大胆问及对当下朝局时政的看法。

秦思齐皆一一耐心解答,不避重就轻,也不妄加评议,言辞恳切,妙语连珠,展现出的不仅是文采斐然,更是实实在在的见识、开阔的视野与沉稳的格局。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在京城官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秦编修,而是光芒四射、以其思想与魅力启迪后学的秦先生。讲堂內,思想的火在碰撞,一种蓬勃的、向上的力量在无声地涌动。

讲学后的次日,天尚未亮,残月如鉤,繁星未隱。秦思齐婉拒了友人相伴的美意,独自一人披著清冷的星光,踏著露水打湿的石阶,一步步登上了岳麓山巔。

山中寂静,唯有早起的鸟雀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啼鸣,更显空山幽邃。寻了处视野开阔的巨石坐下,裹紧了微薄的衣衫,静静等待著。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淌。东方天际,先是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如同水墨在宣纸上慢慢润开。

渐渐地,那白色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继而转为瑰丽的金芒,云层被镶上了璀璨的金边。

终於,在天地交接之处,一轮红日挣脱了所有束缚,喷薄而出!剎那间,万道金光如利剑般刺破黎明的薄雾与云靄,毫无保留地洒向广袤无垠的湘楚大地。

山川、河流、城池、田野,都在这一刻被镀上了一层温暖而充满生命力的光辉,从沉睡中甦醒,焕发出勃勃生机。湘江如带,蜿蜒北去,舟楫点点,人间烟火在晨曦中渐渐清晰。

秦思齐凝神屏息,凝视著那轮初升的太阳,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澎湃的感悟。那光芒,如此纯粹,如此炽热,如此有力,它驱散漫漫长夜,滋养天地万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