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大秦宝物(2 / 2)
“我说的传国玉璽,就是秦始皇贏政所打造的玉璽,上面雕刻著『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贏政当即露出了瞭然的神色。
“原来如此,那玉璽竟然是国宝级的玩意,这个我倒是没有想到。”
“赵佗,你没想到的事情还多呢,因为这玉璽啊,是歷史上第一任皇帝贏政所打造的,象徵著皇帝的权利,待到你大秦灭亡,这玉璽就流传到了汉朝的手里,自此之后,这玉璽就有了一个名字,传国玉璽。
可以说,现在有好几个朝代,手里都有著你大秦的这块传国玉璽。”
听到张泊解释后的贏政,面色极为古怪。
一方面为他製作的这个玉璽,能够流芳百世而感到欣喜。
另一方面,这玉璽是他留著给大秦千秋万代用的,结果谁曾想,仅仅流传了两代,大秦就没了。
“赵佗,光这一件,你能接触到吗”
贏政汕山一笑。
他不仅能够接触到,平日里还能拿在手里把玩呢。
“对了,我这有一个好玩的东西,让你开开眼。”
张泊说完,从躺椅上一个弹射起步,快步走到屋內。
不一会的功夫,张泊便重新坐回了位置。
“赵佗,看!”
贏政有些憎地接过张泊递来的玩意,定睛细瞧。
嗯
该死的,这不是他的玉璽吗
不过,重量倒是有所不同。
贏政直接看向了玉璽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
“店家,你这玉璽是从哪来的难不成是其他朝代的”
“这可不是,这是我根据汉武帝刘彻的传国玉璽,自己造的。”
贏政满脸的惊论。
自己——造的
这技艺
即使是他,也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店家,你刚刚口中的陶瓷又是何物”
“我来给你演示一下啊。”
张泊从贏政的手上,拿过传国玉璽,往“当”地上一砸。
应声而碎。
贏政傻眼了。
“店家这.”
“看吧,这就是陶瓷。”
贏政看了看地上的碎片,又看了看张泊。
“店家,这传国玉璽没了。”
“你等著啊,我再去给你拿一个。”
“嗯还有”
“对啊,还有十多个呢。”
不一会的功夫,贏政的手上便又出现了一个传国玉璽。
將手中的“玉璽”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贏政脸上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神情。
“店家,不知道此物能不能赠与我。”
布希戈门。
你胆子真大啊。
歷朝歷代,张泊就没有见过胆子这么大的人。
“传国玉璽在秦朝,可是皇帝的印璽,你一个將军,拿著印璽要干嘛”
“放心,店家,关於这点,我心中有数。”
贏政敷衍道。
“行吧。”
对於“赵佗”如此的作死行为,张泊也不再劝告。
有句古话说的话,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隨他去吧。
贏政一边把玩著手中的传国玉璽,一边继续和张泊说道。
“店家,我大秦除了这个传国玉璽之外,可还有其他的物件。”
“有啊,不过,我有个问题要问你,你们大秦的传国玉璽,应该不是和氏壁做的吧。”
如果是,张泊就跳过这个话题。
如果不是,那这个和氏璧,肯定也能称得上国宝级,
和氏璧的故事,那可是广为流传。
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曾经想要空手套白狼,结果被当时赵国的国相藺相如识破,然后,
便留下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不过,最终和氏璧还是到了秦始皇的手中。
与此同时,一旁的李承乾也是將目光聚焦到了贏政的身上。
传国玉璽,对於大唐来说,没有什么稀奇,毕竟大唐也有。
但是和氏璧就不一样了。
贏政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向张泊。
“店家,你在说什么胡话,玉璧的厚度可是只有三分,怎么可能製作的出传国玉璽”
“这——说的也是。”
张泊小熊摊手一般的耸了耸肩。
网上的消息害人啊。
现在就有一种说法,说传国玉璽是由和氏壁製成的。
张泊想想也觉得不对,这才向“本地人”赵佗进行问询,结果和他想的差不多。
“那这和氏璧还在秦始皇的手中嘍。”
“没错。”
贏政给予肯定的答覆后,联想到先前他提出的问题。
“店家,和氏璧也是国宝级的宝贝”
虽然在大秦,和氏璧確实可以称得上一国之宝,但是在后世,贏政就有点琢磨不透了。
毕竟,大秦可没有什么字,能够被称为国宝。
即使是他写的也一样。
“是。”
“如此说来,有一物,应该也可以称得上国宝。”
贏政突然反客为主地说道。
“哦,说来听听。”
张泊对此也感到十分好奇。
“隨侯珠之名,不知道店家可曾听过。”
“这—”
张泊没有听过,於是他便直接拿出手机查询一番。
贏政看到,眼前的店家拿著一块黑色的砖块,在上面指指点点。
很快,张泊就查到了隨侯珠的消息。
隨侯珠,同和氏璧一道,被称为“春秋二宝”,但是毫无疑问,与和氏璧比起来,隨侯珠就有些不够看了。
甚至,按照网上的描述,这所谓的隨侯珠,就是一个夜明珠。
在古代,这玩意很稀有,但是现代嘛张泊摇了摇头,说道。
“这隨侯珠,应该达不到国宝的標准。”
“这是为何周朝时,其可是能够与和氏璧比肩的存在。”
“因为这玩意,在后世,可是常见之物,如果你要的话,我去给你整点,人头大小的都行。”
“人头大小的都行”
贏政没想到,被他视若珍宝的隨侯珠,竟然在后世如此常见。
“对了,赵佗,我还要向你打听个事。”
看著手机上的推荐词条,张泊突然开口道,
贏政见张泊又一脸神秘兮兮的模样,眉头轻挑。
“店家,你该不会又是想要询问我大秦秘辛吧。”
张泊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他要问的这玩意,理论上也不算是秦朝的秘辛。
“並不是。”
“那店家你问吧。”
“赵佗,你知道九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