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赵佶与旧货市场(2 / 2)
同他交谈的客人也是如此。
“这位小朋友似乎在书法上有所建树。”
老板乃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者,说话倒是极为平和。
但是从话语中,张泊还是听出了隱隱的不忿。
赵信咧嘴一笑,正欲说话,便被张泊打断了。
“老板,这扇子怎么卖。”
“150一把,包写字。”
“150一把
张泊看了看扇子的做工,貌似这价格確实是可以算作物美价廉了。
还真有良心商家
张泊是一万个不信。
“那行,给我来二十把。』
“不行,每人限购一把。”
啊这“行吧,我们两人,买两把行不行。”
“可以。”
老者话音刚落,就拿过一旁的纸扇,准备开始书写。
“有想要写的內容吗”
“店家,你想写什么,我来帮你写。”
赵信嫌事情不够大,还在一旁说道。
张泊还没回应,老者已经將毛笔递到了赵信的手中。
然后一眾三人皆望向张泊,等待著张泊说出要写的字。
见状,张泊便说出了要写的字。
赵信微微点头,洋洋洒洒地挥毫泼墨。
老者见到赵信此等样子,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直觉告诉他,如此吊儿郎当的人,应该是写不出什么好字的。
不过,当他的目光落在扇子上时,整个人瞳孔一缩。
“瘦金体!”
他的这一声惊呼,令得旁边和他年纪相仿的顾客目光也落在了扇子上。
隨后,顾客的眉头一拧。
这字,怎么有点像宋徽宗赵信的字呢。
写完字后的赵信,拿起手中的扇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店家,应该还可以吧。”
张泊虽然没有艺术细菌,但是不得不说,与其他书法大家想比,还是赵佶的瘦金体,比较符合他现代人的审美。
“蛮不错的。”
与此同时,老板盯著赵信,试探性地问道。
“不知道怎么称呼”
“我姓..姓张。”
赵信刚准备將名字脱口而出,突然想起了店家对於他的叮嘱,因而,第一时间改变了姓氏。
“呦,老张,你本家。”
一旁的顾客突然说道。
听到顾客的称呼,张泊也清楚,这“顾客”不是顾客,而是老板的熟人。
对於“顾客”的话语,老板没有什么特別的反应。
“小张,不知道你老师是谁”
老者打量著面前这位差不多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敢断言,能顾教出此等学生之人,绝不是泛泛之辈,搞不好他还认识。
“老师”
“老板,能不能帮我们用相框装裱起来。”
张泊適时地出声打断。
“可以,不过这是另外的价钱,不过嘛,如果你的这位好友將他的老师告诉与我,我可以將两幅扇子与相框都送给你们。”
张泊汕汕一笑。
赵信的老师.
这怎么说啊。
“这个,老板,就不需要了,我们直接付钱就行。”
身为老板的老者深深地看了一眼张泊与赵佶,便不再询问。
他看出对面不想让他知道身份,望著离去的张泊与赵信,“顾客”对著“老板”说道。
“老张,怎么,起了爱才之心”
“这是肯定的啊,你没看对方的年纪吗,仅仅二十多岁,就能够写出如此老辣的书法。
说起来,他写的是宋徽宗赵信的瘦金体吧,你觉得,这个瘦金体与赵信的瘦金体相比如何”
“差不多七八成吧。”
“看,如今年纪,书法就写成这样,给他些时间,不知道成就又会如何唉,可惜,未曾知道他老师的名字。”
“你不是把你的名字告诉他了吗,想来对方的老师,应该也听过你的名字。”
晚些时候,张泊载著孙思邈,苏軾,以及赵信回到了农家乐。
此次的后世之行,眾人皆十分满意孙思邈获赠了好几本书籍,苏軾也在这次学到了不少的医学知识,赵信就是纯粹的找乐子了。
而回到农家乐的张泊,第一时间便是从虞世南的口中知晓了刘备与朱高煦来此的消息。
“黄忠与魏延竟然也来到了此地”
张泊喷了喷嘴。
对於黄忠来此,他倒是不怎么意外,但是对魏延来此,他就有些意外了。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可是叛变的,就这,刘备与诸葛亮都能將其带来后世。
不过,他也没有细究,毕竟刘备与诸葛亮肯定要比他考虑得多。
休息了几分钟,张泊便又出了门。
不过不是出远门,而是就在青兴村中。
他向迅哥订购的那批鎧甲,也是时候去拿货了。
过了十几分钟,张泊与张迅坐著电动三轮车回到了农家乐。
然后两人便从电动车上开始往下搬东西。
“小泊,你竟然一下子向我订购了十件鎧甲,怎么,要造反啊”
“迅哥,你又说笑了,鎧甲也挡不住5.8口径啊。”
两人一边打趣,一边搬运著鎧甲。
见到此景,正在院子里踢球的赵信也是上前帮忙。
“呦,没想到旅游淡季小泊你这还有客人吶。”
“嘿嘿,迅哥,这不是发展网络途径吗。”
“说起网络,小泊,上次的刘关张的事情如何了。”
“迅哥,应该就在这两天,刘关张等人就来了,到时我联繫你。”
搬运完鎧甲,张泊略作休息,便开始准备晚餐事宜。
这时,曹髦来到了农家乐中。
看著在院子里踢球的赵佶,他拱手道。
“赵估兄长,不知店家可在食肆当中”
今日他来了两次,结果均不曾见到店家。
赵信停下了足球,用手指了指屋子。
“店家正在准备晚膳。”
“这样啊,那我过些时日再来。”
如果不想打扰到店家,那就势必要在后世等待。
而根据后世与曹魏的时间,他是等不起的。
他来后世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时辰,所以,他还是明日再过来吧。
想到这,曹髦便欲离去。
不过,在走到门口时,曹髦便取消了回去的打算。
因为他看到了刘备与朱高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