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谷袭(1 / 2)
“想法不错,但你似乎忘了我们这次带兵出来的目的。”
薛云承认,如果按照卫超的谋划確实能以最小代价全歼这支戎人骑兵。
可如此一来自己麾下的骑兵们都无法得到有效的磨链。
强兵终归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计策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唯有歷经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让这些骑兵成为真正合格的战士。
“薛都尉,我知道你想让这些弟兄通过廝杀战斗儘快成长起来,可我们也不能一蹴而就,总要让他们有一个习惯的过程。”
卫超知道薛云的意思,只是他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训练出一个合格的骑兵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钱財。
若是贸然拔苗助长,势必会让不少骑兵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总而言之。
他赞成磨链这些骑兵,但不赞成用太激进冒险的方法来磨链。
“卫校尉,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可惜时不我待啊,我愿意给他们適应习惯的时间,但戎人会给我这个时间吗”
道理是相对的。
薛云善待士卒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唯独在打仗的时候他才会变得冷酷无情。
正如他开春后便急不可耐地拉著这些骑兵出来磨链一样。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如此急切与苛刻。
还不是因为顾忌戎人会再次发兵前来攻打自己。
哪怕他非常篤定戎人不会来。
可万一呢
这种关乎性命安危的事情谁敢赌
为此薛云必须儘快將这支骑兵磨链出来,作为自己面对戎人的一张底牌。
“……我明白了,那么薛都尉打算怎么做”
卫超沉默了片刻。
在意识到薛云的顾虑后,他发现站在对方的角度,拔苗助长也是无奈之举。
“我记得我们来时途径了一条山谷,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条山谷伏击这支戎人骑兵。”
薛云略作思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伏击么,这也不乏是一个办法。”
卫超回想了一下。
他们途径的山谷位於身后七八十里左右,乃是前往东山郡三河县的必经之路。
这条山谷並不算险峻,两山之间春意安然適合埋伏不易发现,而且中间道路都相对开阔平坦,十分適合骑兵的衝锋。
“那么我们便暂时撤回去好好谋划一番吧。”
看到卫超没有意见后,薛云果断做了决定。
“大人,那我们先回去继续盯著这支戎人骑兵”
一直默不作声的余贵见状不由开口道。
“可。”
薛云点点头。
即使余贵不开口,他都准备让他继续再探再报。
“那属下等会补给点饮水乾粮便回去了。”
余贵连忙遵命,很快便告退离开。
而浩浩荡荡的骑兵们都在薛云的命令下,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开始撤往身后的山谷。
第二天下午。
薛云他们才来到了山谷並早早开始造饭休息,养精蓄锐。
“根据余贵的交代,他当时是在两百里外的一个镇子发现了那支多达五千的戎人骑兵。
我们姑且算作二百里,按照戎人正常的行军速度,这五千戎人骑兵一天能行军一百里左右。
不出意外的话,对方后天便能抵达我们所在的山谷,但具体以余贵的情报为准。”
临时搭建的帐篷內。
薛云和卫超凑在地图前展开了作战分析。
“我们所在的山谷长约二十来里,这五千戎人骑兵排列成队最多也就绵延三四里,若是想要全歼对方的话,埋伏的地方最好设在山谷最后五里。”
卫超面色凝重地补充道,“虽然从中伏击可以將戎人骑兵拦腰截断引发混乱,但后续必然会让不少戎人逃出生天。”
“如果我们在另派一支骑兵堵住他们的退路呢”
薛云指著山谷的出入口。
“可以是可以,问题在於彼此兵力相差一倍有余,而我们的骑兵大多都还是第一次正面与戎人交锋,一旦分兵,我担心遭到戎人骑兵的反扑后很可能难以支撑下来。”
卫超非常了解麾下骑兵们的战斗力。
虽然他们训练非常刻苦,平常模擬交战的表现也不错。
可训练是训练,实战是实战。
唯有真正打过一场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实力。
他確实很想歼灭这支戎人骑兵,但敌眾我寡的情况下还贸然分兵显然是一个大忌。
“如果这支戎人骑兵是之前横扫北境的戎人骑兵,我或许还会有所顾忌,可惜,他们不是,那么分兵绕后两面夹击便是可行之策!”
薛云的胆子向来很大。
五千骑兵又如何
再多的戎人骑兵他都没有怕过。
只要能让他找到机会破绽,他都敢率军发起衝击。
“问题是这样太冒险了。”
卫超摇摇头道,“战场上危机四伏,我知道薛都尉勇武过人,可若是不慎出了意外……”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
他也算是大致了解了薛云。
反正谁都可以出事,唯独薛云不能出事。
偏偏他又最喜欢带头衝锋陷阵,完全都无惧死亡意外。
要知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谁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在战斗廝杀下毫髮无伤地活下来。
“如果你率领麾下的六百骑兵包抄他们的后路,你有办法將他们都封堵拦截一举歼之么”
然而薛云却恍然充耳不闻道。
“……如果薛都尉你能成功击溃这支戎人骑兵,我便有办法堵截消灭他们。”
卫超闻言一怔,最后沉默了少顷才回答道。
“好,既然如此,那么绕后夹击的任务便交给你了,至於正面战场交由我来的处理。”
薛云平淡的语气里充满著难以言喻的霸气。
“好吧,那我们商討一下伏击的事宜吧……”
卫超知道自己是拗不过薛云,乾脆无奈地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在东山府的时候不乏和柳何周林他们打过交道。
通过他们也能知道。
一旦薛云下定决心的话,基本上谁都劝不住,只能任由他一意孤行。
论及关係上的亲密,他自论是远远比不上这些最早跟隨薛云的老人。
既然他们都劝不动,自己又何必自寻烦恼。
隨著时间的推移。
薛云和卫超都都已经商討完了对策,只等著戎人骑兵们的到来。
结果先到的反而是斥候余贵他们。
“大人,他们离山谷只剩下不到三十里了,估计正午前便能赶到这里。”
余贵回来后第一时间便找上了薛云稟报。
而稟报的地点则在半山坡隱蔽的丛林之中,这里也是薛云他们提前隱蔽埋伏的地方。
“干得不错,辛苦你们了,接下来好好休息一下,准备与我们好好大战一场吧。”
身披甲冑头戴风盔的薛云拍了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