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人口(1 / 2)
“东海城与楚王还在鏖战么”
率军回到幽都府后,薛云非但没有清閒下来,反而还变得更加忙碌。
毕竟他可是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北境招討使。
这边有军务要处理,那边有民政要解决。
所谓唯器与名不可假手於人。
想要轻鬆可以放权下去,但后果便是自身的权力会遭到蚕食削弱。
而薛云好不容易才压制了幽都府地方上的官吏大族。
一旦放权给他们无异於自掘坟墓。
这天。
暗中负责情报事务的柳何给薛云带来了南边的消息。
在他远征草原的时候。
东海城已经集结十万大军对楚王掌控下的泰河府与卫丘府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由於楚王早有准备的关係。
一时间东海城迟迟都无法拿下两府,战局都陷入了漫长的僵持状態。
“是的,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目前战况异常惨烈,双方都已经没有了退路。”
柳何神色严肃地回答道,“因为两府之战几乎关係著未来中原的归属,无论东海城还是楚王都不能接受失败。”
“难怪前些天东海城的使者上门前来意图求购万匹战马。”
薛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两府之战已经不是简单的攻防战。
为了能爭夺两府的归属权,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马与资源。
这是一场贏家通吃的关键博弈。
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谁便能趁势席捲中原。
“不仅如此,將军领兵在外期间,我们与东海城之间的贸易规模都比之前增长了一倍以上,尤其是战马皮毛食盐木材等物资光是价格都疯涨了不知多少。”
战爭的消耗是非常巨大恐怖的。
尤其还是兵马超过十万的大规模会战。
儘管东海城土地富饶不假,但也难以长期支撑起战爭的恐怖消耗。
为此他们必须从其他地方换取更多的资源来保证战爭的供给。
恰好薛云选择了东海城交好合作,而东海城自然投桃报李加大了採购与贸易规模。
可惜经过戎人肆虐屠戮的北境人口急剧下降,导致生產力都变得相当有限。
以至於北境都无法一口吃下东海城给的大饼。
“所幸我们这次突袭戎人攫取了大量的战略物资,恰好能满足东海城一部分的需求。”
薛云选择继续攻打北方草原的戎人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理由。
戎人能劫掠他们,他们为何不能反抢回去
且不提其他,光是剿灭戎人部族俘获的战马都已经价值百金。
在他眼里。
戎人部族简直是一个个会活动的金银。
“可惜这些物资我们也要保留部分,不能全部卖给东海城。”
东海城急需战爭物资,薛云他们同样不例外。
毕竟薛云打的仗一点都不比东海城少。
何况在北境西边还有一个心腹大患晋王在等著他们。
战事一起,他们的战爭物资够不够用都是个问题。
所以柳何心里清楚,他们是不可能把所有生產劫掠来的物资都卖给东海城。
“不必过於贪心,钱是赚不完的,眼下与东海城以及南边的贸易已经足以满足我们的重建需求。”
薛云知道北境的实际情况如何。
他也想大发战爭財,奈何北境的底子有限,想要更多也无能为力。
“在你看来,东海城与楚王间的战爭能持续多久”
“回將军,根据属下综合得来的情报,双方的战爭至少都会持续一年以上。”
柳何仔细斟酌了一下才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东海城和楚王都占据著当今天下人口最多也最富庶的土地。
这意味著他们粮食兵源都相对充足。
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只要不犯错,短时间彼此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如此一来双方会陷入僵持都成为了一种必然的情况。
战爭打的是后勤。
眼下就看双方谁率先支撑不住,又或者谁能抓住对方的破绽进行致命一击。
“一年以上么,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薛云是巴不得双方打得越久越好。
一来他们可以从中赚取大量的利益,二来他们都无暇顾及自己,他也能放心大胆地对付戎人与晋王。
“將军说的是,不过战爭持续遇久,对於中原的破坏愈大……”
说著柳何都忍不住嘆了口气。
战爭对地方上的破坏是巨大的。
不是所有军队都像薛云麾下的军队一样有著严明的军纪。
想想当初薛云在山中遇到的魏军溃兵便可见一斑。
“嗯你不说我还差点忽略了这点。”
薛云听后突然眼前一亮。
“將军的意思是”柳何不明所以道。
“战事一起,势必会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而我们北境如今最缺的便是人,如果我们能派人接收中原的难民,势必能大大加快北境的重建速度,並且还能增强我们的实力。”
薛云没有藏著掖著直言表示。
对於其他势力而言,难民可能是负担累赘。
但在他这里却是急需的人口。
实在是眼下的北境太缺人了。
尤其看著大片大片广袤的土地缺人种植便让人感到心痛。
“原来如此,属下明白了!”
柳何顿时恍然,神情都颇为激动兴奋。
“明日我便召集所有人前来殿內议事,儘快將此事安排下去。”
薛云是个雷厉风行想到就去做的人。
招揽难民容易,但安置养活难民却是个大问题。
这方面必然需要吕望为代表的官吏大族们配合。
比如北境目前储备以及產出的粮食大致能养活多少人口,哪里的城镇土地適合安置分配等等。
“是!”
……
“恭喜你荣升军司马了。”
尤林的酒肆。
吴成眼神有些艷羡与黯然地举起酒杯为桌对面的刘三庆贺。
因为脑袋受伤的关係,他到底还是没能继续留在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