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阳谋(2 / 2)
戎人,晋王,楚王乃至京城叛军都是薛云的手下败將。
不久前才败给楚王的东海城可不觉得自己能强到哪里去。
眼下想要战胜薛云的唯一办法便是依靠兵力与后勤上的优势。
否则时间拖得遇久,东海城的优势越小。
“传我命令,给我把余贵喊来。”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薛云第一时间便吩咐贾南把余贵带过来。
没过多久。
余贵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书房。
在看到屋里还有吕望与柳何在,同时感受到气氛上的凝重后,他也知晓有了不得的事情发生了。
“將军!”
“从明天起,让你麾下的斥候都乔装打扮一番,然后全部散出去密切关注东海城兵马上的调动情况。”
薛云没有废话直接命令道。
“属下遵命!”
余贵二话不说便领命了下来,也没有询问原因,“不知將军还有其他事情吩咐吗”
“山民与戎人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薛云想了想,还真有事情需要询问。
要知道余贵在山民中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子,这些斥候探子在山民部落扎根下来后,一方面能隨时掌握山民戎人的动向,另一方面便是指导帮助山民与戎人作战周旋。
“回將军,山民去岁入冬前照常对周边戎人部族发动了袭击,由於之前获得了將军赠与的大量武器装备,结果导致不少戎人部族损失惨重。
根据斥候回报,各大戎人部族准备在开春后集结兵马深入山林扫荡山民,避免山民危害过甚进一步壮大实力。”
余贵连忙回答道。
“让你的人同样给我盯死了戎人部族,任何有南下的行为都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薛云手指轻敲了一下桌面。
在他看来,山民对於戎人不过是疥癣之患。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组织架构前,山民都无法在实质上威胁到戎人的安危,只能通过骚扰游击的方式对抗戎人。
如果戎人集结大军进山扫荡,山民是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但薛云统治下的北境却不一样。
对於戎人而言,薛云才是戎人眼里最大的威胁。
一旦薛云的势力继续壮大下去,薛云是真有能力组织大军屠灭戎人。
如果东海城有意谋夺北境的话,必然会派人联繫戎人一起出兵攻打北境。
而薛云要防的正是这点。
“是!”
等到余贵领命告退,薛云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吕望,“吕长史,你可知聂陵如今身在何方”
“回將军,请恕下官不知,若是將军想要寻他过来,下官必会想方设法。”
吕望確实不知道聂陵如今的下落,只是想要联繫他的方法还是有的。
“好,我希望能儘快联繫到他。”
薛云点点头没有並没有多说什么。
事实上他也有办法联繫上聂陵,只是自己亲自找和吕望去找完全是两回事。
“下官遵命!”
吕望自然知道薛云为何想要寻找聂陵。
身为长明教的祭酒,他势必会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隱秘消息。
即便是他都想向聂陵私下询问些事情。
尤其是偽朝內部的情况。
开春后不久。
偽朝內部的斗爭都愈演愈烈,不停有兵马从四地调入都城。
而楚王在边界上集结的兵力也愈来愈多,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了前线。
东海城同样不例外,一直频繁地调兵遣將。
根据常驻幽都府东海城使者的说法。
他们针对的是楚王,没有其他的意思。
为此薛云在扩军后也给了他们同样的回答。
尤其是望北道的鹿门关,不知不觉间已经增派了八千守军。
同时广顺关的都尉暗中都收到了命令。
一旦发现东海城的兵马靠近,立刻率军撤回鹿门关。
小小的广顺关可抵挡不住东海城的大军。
甚至连鹿津渡口方面,薛云都派遣五千兵马前往驻守。
对外宣称自然是锻链水师打击海盗贼寇。
不怪薛云如此紧张敏感。
万一东海城突然发起进攻,猝不及防下还真可能让对方一波给打到幽都府。
毕竟对方如今集结的兵力都超过了十万,如今仍旧有兵马不停调往中原。
换了谁不担心
尤其是根据探子的匯报。
面对大军集结的东海城,楚王方面並没有派兵增援中原。
如果还看不出问题的话薛云的脑子都能捐了。
这天。
薛云终於等来了聂陵,而他则是跟著南方来的商贸船队一道来的幽都府。
据他所说,去岁他便已经回到了南方。
因为他们很早前便收到消息,知晓老魏帝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
而老魏帝一死,內部必定生乱,不得不提早做好准备。
果不其然。
老魏帝驾崩后,各大世家便因为继承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爭斗。
即便聂陵不想掺和其中都不得不被迫捲入。
与其说是世家之爭,不如说是派系之爭。
如今偽朝內部有两大派系,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主和派只想偏安一隅,不想介入天下各方势力的衝突矛盾。
主战派却认为南方偽朝已经拥有爭夺天下的实力,不甘心偏安一隅最后成为他人嫁衣。
由於人心思安的缘故,主和派一直长期占据上风。
只是主战派也不是吃素的,尤其军队不少將领都是主战派的人。
隨著斗爭的白热化。
聂陵有预感主战派会有过激的行为。
比如发动兵变。
所以得知吕望派人联繫自己表示薛云想要见他后,聂陵立刻藉此机会赶紧逃离了南方都城。
偽朝內部的情况同样瞒不过楚王,所以这也是他为何一直在边界集结兵力的原因。
一旦主战派发动兵变导致內部剧烈动盪之际,那么便是楚王南下吞併偽朝之时。
偽朝不是没有觉察到楚王的意图,甚至於边界同样增援了数万大军。
更何况偽朝都城匯聚了大量的兵力,即便前线失守,都城依然有足够兵力抵御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