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温情(2 / 2)
陶罐坐在小火炉上,糯米在里面轻轻翻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胡漂亮蹲在灶台边,雪白的毛发被热气熏得微微发亮,时不时用小脑袋蹭蹭姜瑜的裤腿,鼻尖凑到陶罐旁嗅闻,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期待,连尾巴都轻轻晃着,像在催促“快好呀”。
褚玄胤倚在门框上,玄色衣袍的衣角扫过门槛,手里捏着张叠得整齐的密报——暗卫刚传来消息,西域邪师与玄师协会的伏兵暂时撤离了潇湘周边,显然是在调整策略,等着他们回京时再动手。可他看着灶前忙碌的身影,竟没急着说这事,只觉得此刻的烟火气,比任何军情都更让人安心。
“粥快好了,你去请太守过来吧。”姜瑜掀开陶罐盖子,清甜的香气瞬间漫满厨房,连空气都变得暖融融的。她舀起一勺粥,吹凉后递到胡漂亮嘴边,声音放得很软:“小心烫,慢慢喝。”
灵狐小心翼翼地舔了舔,甜意在舌尖散开,满足地眯起眼睛,尾巴摆得更欢了。褚玄胤走上前,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勺子,替她搅动着陶罐里的粥,指尖偶尔碰到她的手背,带着点暖意:“我去请太守,你在这里等着,别碰灶台,小心烫到手。”
不多时,太守便跟着褚玄胤来到厨房。他刚踏进门槛,闻到莲子粥的香气,眼眶就微微泛红:“这粥……和婉妹当年煮的味道一模一样。”他接过姜瑜递来的白瓷碗,碗沿还带着点温度,轻轻吹了吹,抿了一口——熟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仿佛又看到阿莲坐在桌边,小手拍着碗沿,吵着要喝第二碗的模样,连婉妹在一旁笑着劝“慢些喝”的声音,都清晰地响在耳边。
“以后若是想喝了,就派人去汴京告诉我。”姜瑜笑着说,又给太守添了一勺粥,“我再煮给你喝,就像现在这样。”
太守点点头,用袖口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声音带着感激:“谢谢你,瑜儿。若不是你,我至今还被苏氏蒙在鼓里,婉妹和阿莲的冤屈,也永远无法昭雪。我这个父亲,这个兄长,做得太失职了。”
早餐过后,驿馆外传来一阵热闹的声响。姜瑜走到门口一看,百姓们自发地聚在那里,手里捧着自家种的蔬菜、缝制的衣物,还有孩子们画的歪歪扭扭的平安符,想要送给即将启程回京的他们。为首的乡绅捧着一卷图纸,恭敬地递到姜瑜面前:“姜供奉,这是我们连夜绘制的莲塘重建图纸,打算在原址建一座‘安魂亭’,供奉您为孩子们超度时用过的法器,也让后人记得您的恩情,记得这些孩子。”
姜瑜接过图纸,指尖拂过纸面——上面画着一座精巧的亭子,亭柱上刻着“护佑苍生”四字,亭旁还规划了一片莲池,池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稚魂安息”。图纸的边角还沾着点墨渍,显然是连夜赶制时不小心蹭上的。这不仅是对逝去孩童的慰藉,更是潇湘百姓对她的认可与感激,沉甸甸的,压在心头却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