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疯僧(1 / 2)
“三戒和尚!竟然是你!”
柳崇志看着来人,脸色瞬间沉得能滴出水来,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
这个名字,在江湖上就是“恶僧”的代名词,比魔教妖人还要让人忌惮。
“阿弥陀佛,正是贫僧。”
三戒和尚对着柳崇志双手合十,行了个标准的佛礼,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眼神温和,看起来就像个慈悲为怀的高僧:
“柳施主既认得贫僧,倒省了不少口舌。”
可柳崇志半点不敢放松,周身真元悄然运转,长剑随时可能出鞘。
只因这三戒和尚和其他的和尚不一样。
三戒和尚出身佛门正宗的双莲寺,按理说,有双莲寺的高僧教导,他本应成为一个济苦救世,行侠仗义的高僧。
却不想在两年前的某一天,三戒和尚在外游历之时,直接出手打死了同门师兄,叛出了双莲寺。
从那以后,三戒和尚就成了江湖上凶名赫赫的恶僧。
而他这法号之所以叫三戒,也是取自佛教经典中的人生三毒。
佛教认为人有三毒,沾一便是大不幸。
这三毒分别是——贪、嗔、痴。
贪乃欲望,嗔乃憎恨,痴乃愚昧。
佛祖普渡世人,教化天下,以求得解脱,但沾染了人生三毒,便只能深陷于无尽轮回之苦中,纵然是佛祖也无法渡化,永堕沉沦。
于是三戒和尚另辟蹊径,走出了他自己的佛道,那便是以杀证道。
既然世人深陷苦海不得解脱,那就杀。
只要人死了,就不用再受苦了。
三戒和尚将其奉为圭臬,他常说,为救苍生,屠尽天下又何妨?
于是三戒和尚便开始了以杀证道的佛道之路。
单论以杀证道这点上,他倒是与白言有些相近,但白言不会滥杀无辜,也不会杀无冤无仇之人。
可三戒不同,他杀人全凭喜好,想杀便杀。
这三戒和尚表面上虽是个和尚,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自从三戒和尚叛出双莲寺,这几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无辜之人死在他的手中。
最可气的是,三戒和尚杀的不仅仅只是江湖人,死在他手中的平民百姓更多。
有时候在路边摊吃面,听到面摊老板抱怨一句生活太艰难,三戒和尚便会暴起杀人。
在三戒和尚看来,他不是在杀人,而是在送那个面摊老板脱离苦海。
他不觉得自己在作恶,反而是在救人,功德无量。
这般扭曲的“慈悲”,比纯粹的恶更让人不寒而栗。
“三戒和尚!我飘絮山庄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无故屠戮我门下弟子,到底是何道理?!”
柳崇志剑指三戒和尚,扬声怒喝。
手下上百弟子也纷纷拔剑对准三戒和尚。
三戒和尚面对百人剑指,面色波澜不惊,依旧是一副普渡世人的慈悲之意:
“阿弥陀佛,贫僧听闻柳施主偶然间得到一株三百年份的血龙参。”
“这血龙参乃是招惹灾祸之物,甚是不详,贫僧一心向善,心中不忍飘絮山庄上下百口因此物丧命,故而特意前来取走,救诸位施主一命。”
三戒和尚这话说得好似慈悲为怀,但话音之中却冷血至极,杀意毕露。
此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柳崇志不交出血龙参,他就会将飘絮山庄满门杀绝,一个不留。
“一派胡言!我飘絮山庄从未得到过什么血龙参,你找错地方了!”
血龙参之事他已经通知锦衣卫,说要献给皇帝,此时如何能拿出。
此刻他若交出血龙参,虽然能让三戒和尚退去,保全众人性命。
但到时候锦衣卫到来,拿不出血龙参,就是欺君之罪。
犯下欺君之罪,他飘絮山庄照样要被诛杀满门。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柳施主却欺骗贫僧,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看来柳施主是不想交出血龙参了。”
“可惜......可惜......”
三戒和尚摇头晃脑,闭眼叹气,满脸惋惜无奈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