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明末黑太子 > 第643章 木屋竣工

第643章 木屋竣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四个文臣加两个武将,这就是朱由樻就藩的班底。

暂时也不需要太多人来管理,只要各就各位便足以应对了。

六个人进门,先行施礼,洗过手之后,便不再废话,开始肆无忌惮地大吃大喝了。

堪察加这边的娱乐节目几乎没有,能从吃喝之中得到些许快感和安慰,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民以食为天!

能美美地吃上一顿大餐,已然算是天大的好事了。

想想中原那些饿到吃土的饥民,餐桌上的人就感到自己真是幸福又幸运。

新封地这边虽然荒芜人烟,可只要众人齐心协力,终究是可以建得不亚于汝宁的。

一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五年。

总之在十年之内,崇高城决计会变得跟汝宁一样繁华。

因为这是可以算出来的,一年运一万人来崇国的话,十年便是十万人。

就算崇高城仅住五万人,那也是具有相当的规模了,绝不会是今朝这般景象了。

最重要的是,只要打败了土著野人,崇国境内便不会再受战乱困扰,可以专心发展,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了。

刨去气候因素不算,这里的整体环境其实比本土,尤其是河南那边好太多了。

气温太高可不是什么好事,过高的气温便会导致降雨稀少,直接会让庄稼绝收。

堪察加这里气温虽然偏低,可能通过海捕来填补庄稼减产的缺口,而且完全可以补上一大块。

即便是最保守的说,海捕的产量几乎能与本土庄稼的产量等同,若是天气良好,或许会更高一些。

你想啊,在中原,一人也就十亩地,每亩亩产一石粮食,十亩不过十石,折合一千八百斤粮食而已。

在堪察加,一个人随船出海,只要天气良好,运气再不济也能有五十斤的收获,四十天便能收获两千斤海鲜。

种粮可是要忙活大半年的,而在堪察加海捕,也就一个多月便可达到种庄稼的收成了。

更要命的是,在中原种庄稼可是要交税的。

而在堪察加,海捕不但不交税,还倒赚铜钱。

这么一算的话,里外里差的就更多了。

即便崇王不发钱,光用海鲜和粮食充抵,也能让渔珉们生活无忧。

每天上午好下午,朱由樻都要在吃饭之后,巡视整个崇高城的建设进度。

到了日落之前,还要在滩头亲眼看看海捕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海鲜可是被朱由樻视为崇国的国本,只有海鲜产量稳定,崇国在能立足。

在郑芝莞率船队离开崇国之后,留下的船只组成了海捕队,日捕捞量稳定在一万斤至五万斤之间,具体要看出海后的运气。

这个范畴可是比之前下降了一大截,至多相当于巅峰时的两成半而已。但对崇国上下来说,还是够吃的。

其实只要日捕捞量达到一万斤,崇国的两千人口便可以领取到足够的肉食用以滋补身体了。

土著野人的进攻直接“帮助”了崇国减少了五百多人口,总人口已经降至两千左右,也减少了对肉食的需求总量。

也多亏了土著野人并不善于捕鱼,他们或许更擅长狩猎,使得本地的渔场“被保护”得很好,渔业资源异常的丰富。

“小的郭大宝拜见王爷!”

胸无大志的郭大宝仍旧在海捕队做事,只不过从一名寻常的队员升级为了队长,也就是捕盗(船长)。

他所在的渔船配有九名船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渔珉。即便之前并不认识,但众人都是行家里手,配合起来倒是没有大碍。

“今日收获几何呀?”

朱由樻点点头,饶有兴致地问起了渔船的收获。他相信郭大宝基本上就代俵了普通渔夫的水准了,只要他的收获不太差,其他人也就会凯旋而归了。

“回王爷,小的所在渔船供捕捞各类海鲜总计一千八百余斤!”

郭大宝也不敢说两千斤,毕竟的确没到两千斤,对王爷无需隐瞒,还是实话实说为妙。

“嗯嗯!不错!不错!幸苦诸位了,领钱之后便回去歇息吧!”

朱由樻对这个数额也是较为满意的,若是其他体型相似的船只都有这个程度的收获的话,今日又将会是一个丰收之日。

只有海捕队能满载而归,崇国的府库才能积攒起来肉食,用以上下在冬季时食用,否则仅凭随船带来的粮食,那就要喝粥度日了。

“多谢王爷体恤我等!”

众人自然非常感激能有这么一位体恤珉情的好王爷的,只要自己劳动成果不被克扣,大家在海上便会竭尽全力捕捞海鲜。

大家追随崇王来到新封地,为的就是摆脱本土的那般窘境,通过双手自食其力,最终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这边近些年都可以不上税,即便是渔夫出身,都能分到五十亩的良田。虽然背井离乡,可此地的待遇却是本土完全无法相比的。

田地无暇耕种便可以转租出去,待来年入秋之后坐等分租子就行了,海捕赚的钱就等于是净赚了,完全可以攒起来。

几乎在海捕队作业的渔夫们都是这么打算的,娶妻的打算生子,没娶的就想着尽快攒足银子,好找媒婆商量一番。

当然,作为崇王的救命恩人,郭大宝是整个船队里第一个住上木屋的人。

崇王还是说话算数的,在第一批木屋竣工之后,便将其中的一座赏给了郭大宝。

虽然得到的木屋并不大,使用面积只有五十平米,但终究好过住撒气漏风的窝棚。

最关键的是地段位置太好了,就在距离崇王王府不足五十步之遥。

如今崇王的亲兵们也知道郭大宝救过自家主人的性命,也就不对这厮一家进行刻意搜查了。

郭大宝的邻居自然是崇王的左膀右臂,整个片区就数他的身份最低微,不过郭大宝对此并不在乎。

能让母亲尽早住上木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旁人的态度,只要崇王没说甚子,其他人再怎么看不惯都没用。

有了崇王的保护,起码在崇国,自己一家便不会受人欺负了,卖力苦干数年之后,全家都能过上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了。

这便是郭大宝的盼头,也是全部崇国百姓们的盼头。

郭家三口人来到堪察加,就带了一口锅、些许盘缠、三套被褥和几件衣服,再就是鱼叉和鱼网了。

在搭救崇王之前,郭大宝从未想过自己一家能如此迅速地改善生活。

如今不愁吃也不愁穿,更不愁住,已经成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小撮人了。

再往后想,郭大宝没想过,也不知道会是甚子模样。

以后的事情,等以后再说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