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回程洛阳(1 / 2)
河南府洛阳。
林灵素在这里等到了杨元奇和李清照。李清照很好奇为什么他们笃定官家会让杨元奇北上。
杨元奇回道官家心性极其软弱,赵佶缺的不是聪明,而是作为一个官家最欠缺的是责任,即不想担事。
赵佶的心理是压不住事的,因为这会影响他的心情。林灵素不辞而别北上(先走再留信),这在一个强势皇帝面前,哪怕道士步履红尘也可能被激怒,这种强势是指内心的底色。赵佶不会,他只会再找几个道士宠信就好。
杨元奇能北返有点意外,但只要赵佶心情好,杨元奇保证一个限度不开罪他,多找几次机会,一样会成事。刘混康过世,林灵素不告而别,杨元奇去折子说事不过是第一次尝试,不行等到时间继续就是,总会离开。不过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杨元奇有时候叹息,赵佶要不是官家,会是一个典范的王爷。甚至回溯,赵佶要是和赵煦一样短命,大宋或许会多一个历史上的好皇帝。
李清照的心理是装不到事,准确描述就是能装进她心理的事都很大,其他的都不过是行路中必有得小磕小绊。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她也就随口一问,结果是他们一起离开了开封。
洛阳是就河南府,大宋有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阳),北京大名府(今邯郸),南京应天府(今商丘)。这四个府对比其他府州地位不同,知这几府差使的人职官起步正四品。
以往杨家人去定边一般会舍近求远走另外一条路,从开封到太原,然后往西北去定边。这次大家选择往西走洛阳遂了李清照的愿。当年李格非在开封无事做《洛阳名园记》,李清照深受影响,怎么都想来洛阳寻觅一圈。
洛阳自汉朝起,历经唐的盛世,到现在依然繁华。是时,江南园林还未兴盛,仅居住园林来说,确实以洛阳为最。
到了这里,李清照却发现与心有所思不同,她父亲写的很多园林都是豪门大族的后院,特别是书香门第。李格非当年作为年轻士子,又是进士,自然有机会随意出入其间。杨元奇西北将门本也可以,只是他口碑不怎么样,和赵佶身边一些弄臣相交,还是当年那个另人讨厌的苏轼的关门弟子(洛党和蜀党,一言难尽啊),又有“杨家跋扈多为小子元奇”的说法,这让李清照碰了壁。
李清照不会把这事说给杨元奇,徒惹他心烦,她气急败坏的说法就是:“去了一两家懒得继续,都是一个路数。比起苏杭江南园林,看似大气磅礴,少了内里的秀气安宁,我还是喜欢江南。”(这是后来北方士族的一大憾事,李清照一个北方人中意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林灵素说:“我们去周公庙?记得那里有个女子叫叶楠诶!”
李清照嘻嘻羞杨元奇:“可不是我说的,林姐姐都记起来了啊!”
杨元奇怒了:“我们夫妻琴瑟和谐,哪里能再多个道士。我只陪我的两个女人去。”杨元奇提条件了,得是林黛和李清照,那他陪着去哪里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