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构建经济循环圈!(1 / 2)
当造纸厂率实现先工业化之后,以往那种依赖大量人力来完成造纸作坊,被蒸汽动力所代替,人力耗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以前最耗费人工的就是制浆,造纸需要大量原材料,而原木本来是北方最稀缺的资源,树木被胡虏焚烧,为了防止北方汉人躲入树林,胡虏就开始大面积纵火焚烧树林,让北方汉人无处栖身躲藏,让北方连生火做饭的柴火都变成了稀缺资源。
可自大秦海军开拓了中南半岛,那里最不缺的就是树木,到处都是原始热带雨林,那里有用之不竭的原木,这些原木有了免费的来源地,接下来的就是粉碎制浆、烘干滚筒压形,这些都让机器完美的取代了,重体力活都让蒸汽机器代替了,只有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工匠手中。
如今,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高效运转,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纸张。这些纸张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书写和绘画用纸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消化掉数量庞大的,通过蒸汽印刷机印制而成的纸币需求,还能带动海军出海的热情。
然而,离石并不满足于这种初步工业化所带来的缓慢发展速度。经过深思熟虑,他突发奇想地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产品——报纸业。
这个创意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瞬间照亮了整个商业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识字读书,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渴望也与日俱增,想要了解自己身外的陌生世界。
于是,报纸迅速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解陌生世界,抒发自己内心苦难的一个重要渠道。
就连一向眼光独到的贾宜生都不禁暗自称赞,这一创举堪称“神来之笔”,既消耗了大量的纸,加快了纸币回流速度,让他可以加大印刷纸币,无形中使贫穷朝廷可以凭空有钱用,只要把循环圈不断扩展,把生产和消费的市场圈扩大,让纸币的循环起来的速度加快,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大,从而让大秦帝国真正的富足起来。
事实证明,报纸产业的崛起不仅仅使得纸张消耗量大幅增加,一举超越了大秦官府的采购量;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还催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广告业、新闻采访、印书刊登,小说诗集等等行业,他们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流通量的增大以及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大量由帝国银行发行的纸币重新回流至帝国银行内部,让纸币的循环速度飞涨,大秦官府也变得越来越越有钱。
面对如此局面,帝国银行果断抓住机遇,顺势开办了钱币存储等一系列金融业务。而要确保这些业务的顺利开展,则离不开精确无误的做账记账工作,这又是一个消耗纸张的新兴行业。
自然而然地,这就需要招募一大批具备良好文化素养、能够识文断字的专业人才。如此一来,众多新的高薪职位应运而生,再次成为纸张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
此外,报社并没有局限于北方地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南方大地。那里的人口基数极为庞大,其规模甚至是大秦本土的数十倍之多。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读书人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若想在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分子。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秦的排头兵内务府展现出了,内务府以非凡的魄力和前瞻性思维。他们率先在南方建立起一座座近代工业化的工厂,并充分利用自身作为皇家少府所拥有的独特光环和优势资源,成功吸引了天下人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