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吕乂、陈袛传(1 / 2)
吕乂,字季阳。
荆州南阳郡人。
吕乂的父亲叫吕常,被朝廷派遣送原先的益州牧刘焉进入蜀郡。
后来因为战乱导致官道堵塞,无法返回中原,便留在了益州。
吕乂自幼失去父亲,他喜好读书弹琴。
当初,刘备平定益州,设置盐府校尉一职,管理盐、铁的财政收益。
盐府校尉王连请吕乂、杜祺、刘干等共为典曹都尉。
后来吕乂被升任为新都县令、绵竹县令。
他为官清明,体恤百姓,百姓无不称颂他的,他的政绩在本州各县城中排名首位。
因此吕乂被任命为巴西郡太守。
丞相诸葛亮连年北伐,征调各郡兵员、钱粮,不少地方都不能及的送交。
吕乂召募士兵五千人交给诸葛亮,他对这些人进行慰问讲明道理并加以监督制约,这些人竟没有一人逃走。
之后吕乂转任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一职,负责供应军需粮草。
建兴十二年(234年)。
诸葛亮去世,吕乂历任广汉郡太守,蜀郡太守。
首都成都县,就在蜀郡境内,人口众多。
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士卒有很多逃跑的,又有人冒领这些人空额的军饷,各地奸巧纷纷出现。
吕乂到任后,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分别劝导,几年之间,那些脱离军籍而又自愿回来的人有一万多。
后来吕乂入朝担任尚书,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
在任期间吕乂的公事都能及时处理不留拖延,门内没有停留的宾客。
吕乂先后任职于朝廷内外,他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简明而不繁琐,以清明能干著称。
然而他用法过严,喜爱起用文官俗吏,所以虽说官居高位,但在百姓们中的名声不大好。
延熙十四年(251年)。
吕乂去世。
他的儿子吕辰,在景耀年间做过成都县的县令。
吕辰的弟弟吕雅,官至谒者。
吕雅很有文采,著过《格论十五篇》。
陈祗,字奉宗。
豫州汝南郡人。
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