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孙坚传(一、起兵篇)(1 / 2)
孙坚,字文台。
扬州吴郡富春县人。
孙坚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孙氏家族,世代在扬州做官。
因此他的家在富春定居,他家的祖坟都在城东。
孙坚出生前,孙氏的祖坟多次有怪异的光线。
光线五色,向上直入云霄,蔓延数里。
附近的人都去观望。
而父老们都说:
“这不是一般的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
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被拖出,环绕吴地。
她醒来以后很害怕,跟邻居老太太诉说。
老太太说道:
“说不定还是吉兆呢。”
等到孙坚出生之后,果然容貌不凡,性情豁达,有气节。
孙坚在还未加冠之前就担任县吏了。
他十七岁那年,跟着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唐县。
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的财物,并在岸上分赃。
商旅行人,过往船只,都不敢靠近。
孙坚对父亲说道:
“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
他的父亲说道:
“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当即提刀上岸,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
海贼们望见孙坚,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了,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
孙坚追杀,并杀死一个海盗后返回,他的父亲大惊。
而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为代理校尉。
当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县起兵,自称阳明皇帝。
许昌跟他的儿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了一万多人的部队。
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一千多人。
与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
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172年)。
扬州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
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县丞。(副县令)
几年之间,孙坚又担任盱眙县县丞和下邳县县丞。
中平元年(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
黄巾贼帅张角在冀州魏郡起兵。
东汉朝廷派遣卢植、皇甫嵩、朱儁,兵分三路清剿黄巾军。
朱儁调孙坚为他军中的佐军司马,跟随他出征。
孙坚当时在下邳任职,县里的青年都愿意跟随孙坚一起共赴国难。
之后,孙坚又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共得精兵一千多人。
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向西赶往颍川郡与朱儁会合,沿途清剿黄巾军。
孙坚作战悍猛,常常将生死置于度外。
在路过汝南郡的时候,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随后受伤堕马,因此孙坚趴在草丛中等待救援。
当时,军众分散,没有人知道孙坚在什么地方。
幸亏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
而将士们随战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
孙坚回营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便继续领兵向西。
会合朱儁之后,孙坚作战所向无前。
颍川一带的黄巾军,被朱儁、皇甫嵩包围,无路可走,固守宛城。
孙坚领兵进攻,他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城墙。
他的部众受此鼓励,纷纷紧随其后。
于是,大军攻下了宛城。
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全部呈报给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同年,西凉发生叛乱,边章、韩遂等人造反。
中郎将董卓前往抵御讨伐,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中平三年(186年)。
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代理车骑将军,前往西凉平叛。
张温想到了之前孙坚作战勇猛,因此表奏孙坚随军,并且让孙坚参议军事。
张温屯兵在长安以后。
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时间,过了好半天才来。
张温责备董卓,董卓应对时,出言不逊。
当时,孙坚正好在座,见此情形,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耳语说道:
“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按军法杀掉他。”
张温回道:
“董卓一向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现在杀掉他,西进讨伐没有依靠了。”
孙坚说道:
“您亲领王师,威震天下,有什么可依赖董卓的?”
“看董卓今天的话,他并不想听您的,轻上无礼,是第一条罪状。”
“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应当及时进讨,而董卓反说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第二条罪状。”
“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条罪状。”
“古代的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威严。”
“所以才有了田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
“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如此必然使军威受到损亏。”
张温还是不忍心军法处置董卓,于是说道:
“你暂时先回营,免得董卓会怀疑你。”
随即,孙坚起身回营。
后来,张温屯兵在美阳,以此来守护长安一带,保卫皇家园陵。
韩遂、边章也进兵美阳。
张温、董卓与韩遂等交战,没有取胜。
后来,一天晚上,流星如火,长达十余丈,照亮了韩遂的军营,驴马都发出叫声。
韩遂、边章的兵马都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想要退回金城,因此军心大乱。
董卓听说后大喜,立即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并进攻,大破韩遂、边章,斩首数千人。
韩遂、边章败走榆中。
张温在后来才得知董卓取胜的消息。
于是派周慎率军三万追击,引兵包围了榆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