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原界(2 / 2)
前行的道路俨然清晰,只需按部就班修炼下去,成道可期。
三千大道,各有优劣,这关系着未来,不可谓慎重。
但绝大多数的道路并不是适合他自己,如梦道,能将此路走到尽头,无不是惊才绝艳,道心坚定,神魂强大之人。
天下从不缺少英才,能正在活着走到最后犹如凤毛麟角。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以读书入道,修浩然正气,这类人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往往在阅读与著书方面富有大恒心,大毅力,明辨善思,十年如一日,枯燥无味的翻阅古籍,明心见性。衣食住行皆是修行,皆是求道。
然,对于修行此道之人,无不思想保守,呆板守旧,尽信于书,情景交融,全心全意与著书者引起情感高度共鸣。人读书变成了书毒人,最终落得半醒半疯癫的悲惨场景。
对于刚刚入道修行的人而言,最难的就是守住本心。
咯咯咯,喔喔喔!
公鸡报晓,黎明悄悄划破天际,天空露出鱼肚白,元气满满的一天又开始了。
隔山相望,对面半山腰,缕缕青烟直入云霄,为这人迹罕至的大山增添几分人间烟火气。
青砖褐瓦,青苔绿痕,坐落着一座破旧的道观,观名青云,观口栽种着一棵有些年岁的古树,枝叶稀疏,叶片秃瓢。
走过一条崎岖小道,穿过石桥,辰翔来到藏经阁,这是青云观摆放道藏典藏的地方,唯有观主才能进入。
辰翔看着藏经阁紧紧关闭的大门,伸出白皙的手指轻轻用力一推,咯吱一声,门扉大开,抬腿一步跨出,走了进去。
脚步声响起,四周嵌入墙壁中的盏盏油灯瞬间亮起,光线淡黄并不算太刺眼,除了一些灰尘和霉味,一个打坐用的蒲团和大量书籍别无他物。
此时,藏经阁,辰翔盘膝而坐,神情专注的翻阅一本泛黄的书籍。
藏经阁内藏书万卷,大部分皆是民间野史,或志怪传说,涉及到修行道法的书籍寥寥数百本。
此类重要的书籍皆是采用一阶兽皮书写,一方面是防止蛀虫啃食,另一方面一阶兽皮能质地极佳,除去部分火焰免疫外,还能长时间保存字迹。
《千灵录》,《青竹映月图》,《万里江山图》,《九蒸九炼经》......
《千灵录》收录着清原界一千种灵药,其中还有一门培育灵药的法诀,名为灵药诀。价值连城,对于培育灵药方面有详细的记录。这类法诀基本上是传承,也是宗门延续的基础。
《青竹映月图》作为青云观修道功法传承,品阶虽低,只能修炼到入道第三境界,却能让修炼者观想出道家内景地雏形。
所谓内景地,修道之人入道后遇到的机遇,也是道门槛。因入道方式不同内景地也不同。在内景地中,无所不能,喜欢权利之人内景地便一方帝王,人的欲望无穷尽在内景地化为真实。修道者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舍不得出来,道心蒙尘,修为自是难寸进。
修道五大境界,即入道境,道人境,仙道境,不朽道主境,超脱道尊境。其中入道前,锻炼体魄,成就锻体境。就拿现在的辰翔来说,修为锻体境巅峰。
入道又分四境,道体境,道魂境,道火境,道器境。其中道体境,感悟天地大道,以身为器,篆刻道纹,修后天道体。道魂境则是假借外物,锁妖魂于体内,御妖为己用。道火境则是以大道之火煅烧妖兽灵魂,在祖窍,内海,丹田三处点燃魂火。道器境是以自身魂火为火焰,辅助大道之火煅烧,借助灵物锻造本命道器。
道人分五境,分别为道丹境,道府境,道宫境,道果境,道神境。
《万里江山图》则是讲述如何培养万里江山内景地,唯一有价值的是里面记载了一门名为江山图的道器祭炼之法,可以配合内景地使用。
《九蒸九炼经》则是青云观历代观主结合前人总结与自身经验编撰而成的丹经。里面包含了几门道丹炼制之法和控火法诀,虽算不上价值非凡,但也有些价值。
一个宗门,自是不能缺失炼丹师,而青云观历代观主本身就辅修炼丹术,这一份丹经也是份传承。
光阴如骏马奔腾,一晃又两日。
两日时间,辰翔将藏经阁数百本修道功法全都翻阅一遍。最终,又重新放回原处。这些道藏典藏之中,他能用到的只有《青竹映月图》、《万里江山图》。抄录一份后,离开了藏经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