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平稳交接(2 / 2)
元恪此时已年满17岁,马上就18岁,如今更是登基做了皇帝,他对父皇遗命元禧为首席辅助大臣,心里是颇为抵触的。
搬进皇宫后,元恪密召六叔元勰进宫恳谈一次,希望对方担任首宰,辅佐自己。
元勰立即对元恪行臣子之礼,正色道:“皇上千万莫作此想。一来先皇有命;二者兄弟长幼尊卑不可妄动,否则恐引起误会,招来动乱。请皇上慎之又慎。”
元恪只得作罢。
元勰回家后,元恪独自思考很久,还是觉得二叔元禧太过贪婪,必须留一手。
他之前答应让六叔元勰回平城养老,此刻忽然反悔,于是也不征求六叔意见,直接强行下诏:任命彭城王元勰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骠骑大将军是当朝最高军阶。
定州就是后世河北保定,距洛阳较远,距平城、六镇较近。万一洛阳有人想搞事,就不得不考虑驻扎定州的骠骑大将军元勰。
元勰接了太监送来的诏书,只是笑着摇了摇头。随即上表致谢,没有再推辞。
他不是辅政大臣,但他率军驻扎定州,等于是插在那里的一根定海神针。
这样也等于是为先皇兄守着江山。元勰无法拒绝。
元宏指定的六位辅政大臣,元禧、元详是元宏的二弟、七弟;元澄是老资格王爷、元宏改革的铁杆支持者;元嘉是景穆帝拓跋晃的侄子,老牌王爷。
车骑将军、尚书令王肃来自琅琊王家,王导直系后人。
他出仕于南齐萧赜朝,做过太子中舍人、秘书丞。其父兄被萧鸾杀害后,王肃逃往北方投奔魏国,受到元宏重用,出任平南将军,三次随皇帝出征、立过许多功勋。被升为车骑将军。
吏部尚书宋弁是李冲极力举荐的贤才,做过李冲副手。李冲于498年去世,宋弁被元宏当作李冲接班人培养。
元勰待新旧交接稳定下来后,离开洛阳,去定州赴任。
孝文帝掌控北魏大局二十多年,手段宽严相济,朝廷上下运转效率很高。
元禧率领几位辅政大臣,工作勤勉。
朝廷人员也没什么变动,一切有条不紊。
宣武帝元恪,从继位到稳定,没有多大动荡。
这样开局本来很好。
可是这位新皇帝平静面孔后面,其实有许多阴暗心思。
过去,他夹着尾巴做人,从不敢被外人察觉自己想法。
现在做了皇帝,少了乃至没了顾忌,他的喜怒便逐渐形于脸色。
他见元禧等人将军政要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似乎没自己什么事,很不开心。
他要做点什么。
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第一步,是要找到、培植自己人,安插到重要位置。
他找来的第一个人,名叫高肇。
他是元恪生母高照容的亲哥。
萧西风对这个名字也不陌生,因为这名字也在李鸣波给他的名录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