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江湖是条不归路(2 / 2)
说完,贤哥又给孙华山存了些钱,才转身离开监狱。
后来一直到1997年贤哥没了,孙华山才刑满释放。
等他出狱的时候,都多大岁数了?早就没了当年的劲儿,还咋混江湖、玩社会?只能回了家,一天天养老等死。没过多久,孙华山又得了病,最后就在家里病故了。
咱这么说吧,讲到这儿,长春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那阵儿,流氓头子孙华山,还有他那伙儿人,算是彻底烟消云散了。
他这一辈子,有过传奇,更满是可悲,就这么画上了句号。
咱以前咱常从南关区讲,今儿个咱换个地儿,说说长春市当年也挺有名的二道区。
90年代那会儿,说实话二道区的整体位置真不咋地,老长春人都管这儿叫“二道洼子”。为啥叫这名儿?
你想啊,一过南关大桥,再往南边走走,二道这地方地势就低下去了。
赶上大雨天,二道不少地方都能积出小水泡子,车都开不过去。
有没有老哥小时候没事儿,跑到南关大桥那儿看发水的?我小时候就总去,瞅着水漫过路边石,觉得老有意思了。
再说说建设方面,二道在长春那也是排不上号的落后。
虽说棚户区没宽城区多吧,但也差不了多少。
至于热闹的地方,那更是屈指可数,用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也就东胜路那一块儿,能算上热闹;再一个就是劳动公园周边,还有河村二条那片儿,也还行。
这几处周边有酒店、有宾馆、还有影楼,勉强算个小商业圈,在二道也算是挺牛逼的地方了。
在一个八字路口,有栋白色的小三楼,这楼是教育文具厂的产业。
最早这儿是个书店,可到了90年代初期,这书店就黄了,文教厂就把楼对外出租了。
咱得说清楚,这文教厂是国企,不能叫老板,得叫厂长。
这厂长姓刘,叫刘广田,那会儿快50岁了,大伙都管他叫“刘厂长”。
眼瞅着文教厂不行了,要么黄摊子、要么倒闭,再不就是改制,反正早晚得有这么一天。
不管最后是啥结果,刘广田这厂长指定是干不长了。
那时候厂里都已经开始清算资产了,能敛财的路子没几条。
刘厂长就琢磨上了——河村二条那栋出租的办公楼,这不就是个机会嘛!
当初租楼的时候,合同签了六年,分了两期,每期三年,每期租金1000块?不对,是每年租金12万,六年都按这个价,保证不涨。
你说这价在二道算贵还是便宜?说便宜吧,确实不贵;但你要说贵,你要是敢涨到30万、50万一年,那指定没人租——二道的消费水平摆在那儿,跟朝阳区、南关区根本比不了。不过要是涨到15万、16万一年,兴许还能有人考虑。
这不,眼瞅着第一期三年的租期快到了,租楼做买卖的那个老板就主动找来了,想续租。
他直接就奔刘厂长的办公室,“哐当”一下推开房门,一进门就冲刘厂长摆手:“哎呀,刘哥!”
刘广田抬头一瞅,认出人来了,赶紧招呼:“哎呀,彭刚啊!过来了?快坐快坐!”
彭刚“哐”地一下坐在沙发上,咱得说,社会人办事儿就是会来事儿,从来不带空着手的。
他手里拎着个大兜子,里面装了几条烟,还有两瓶好酒,直接就递到刘厂长跟前:“刘哥,你看这租期眼瞅就到了,我过来跟你唠唠续租的事儿。也不知道你喜欢啥,这点东西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弃。”说着,就把兜子往刘厂长办公桌跟前推了推。
刘广田瞅着彭刚递过来的烟酒,象征性地让了让,嘴里说着:“哎,老弟,这扯不扯呢?真用不着!咱哥们儿之间,别整这虚的!”
彭刚笑着把兜子往他身边又推了推:“刘哥,你就留着吧,也不是啥值钱玩意儿,就是我的一点心意。”刘广田也没再推辞,随手就把兜子放旁边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彭刚今天来就是为了续租,可他偏揣着明白装糊涂,跟彭刚东拉西扯,一会儿说厂里的清算进度,一会儿又聊二道区的变化,就是不提续租的事儿。
彭刚在旁边坐着,烟都抽了好几根,眼瞅着快一个小时了,刘厂长还不往正题上唠,他实在憋不住了,只能主动开口:“刘哥,其实今天来,我还有个正事儿想跟你说。”
刘广田故作惊讶:“还有别的事儿?啥事儿啊,你说。”
“刘哥,你忘了?当年咱签的租楼合同是六年,定好的三年一续,现在头三年快到了,我想把后三年的合同续上。”
彭刚赶紧说,怕他再岔开话题,又补充道,“刘大哥,租金我都给你带来了!”
说着就把随身带的包拉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12捆现金,一共12万,“啪”一下就放刘厂长办公桌上了。
刘广田低头瞅了瞅桌上的钱,没急着接,反而慢悠悠地说:“老弟,你听我说,这钱你先收着。前两天咱们厂的常委会,还有所有领导班子都碰过头了,专门说了你租楼这事儿。”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说实话,当初给你那12万一年的价格,是咱们那会儿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定低了。现在不一样了,都市场经济了,啥都得水涨船高,尤其你租那楼的位置,在二道也算是好地方了。”
说着还瞟了彭刚一眼,“我瞅着你这两年买卖干得也不错,所以这租金价格,可能得有点浮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