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产品升级(1 / 2)
12月5号,苏启哲终于从出版社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稿酬。
扣除个税及一些要分摊的费用后,到手是12502.3元。
这笔钱相对于苏启哲现在的身家,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已。
但是预期的第二笔收入,可是第一笔的五倍呀!
更别说,后面还有第三笔、第四笔、第五笔.......
只要市场还卖得动,出版社就会不断地加印。
这也意味着,苏启哲能源源不断有收入进来。
王华辰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给苏启哲这本书做了一个市场预估:他这本《权利的游戏》,至少有50万册的销量打底。
摸到百万畅销书的门槛,也不是没有可能。
也就是说,苏启哲能通过这本书拿到的稿酬至少有几十万,不比他卖一年奶茶挣的少。
更别说他后面还有中册、下策的故事单元。
靠一本书实现百万收入,完全不是梦。
要知道,这可是90年代的一百万呀!
购买力,顶得上后世的一两千万。
这钱挣的,苏启哲甘之若醴。
除了可以看得见的收入,其实还有很多隐形的收获能收入囊中。
比如:名!
这方面的知识,苏定山专门给苏启哲普及过。
除了动荡10年,历朝历代文化人的社会地位都非常的高。
古代能著书传世的,那都是大学问家、大文豪。
用后世的话说,书迷也是粉丝的一种。
读你书的人越多,你的社会影响力越大。
特别是这个淳朴的年代,大家对知识分子的尊敬还在。
有名气的作家,跟大文豪没什么差别。
以苏定山为例,他这个作协副会长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地位等同于副厅级。
谁让人家作协属于魔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民间文化团体呢!
这也是为什么钟楚南曾经想让钟语桐拜师苏定山,这老头子不喜欢就直接拒绝的原因。
那不是文化人的清高,而是人家苏定山有拒绝的底气。
就比方说,很多有钱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小汽车。
以苏定山这个副会长的身份,已经有购车的指标了。
只不过,这苏定山没用而已。
用苏定山的话来说:坐车太招摇了,他还是喜欢每天贴近群众生活。
来自苏美娜的吐槽倒是道破了关键:这老头有点扣,他宁可花钱买各种孤本书,也舍不得花钱买一辆车。
所以,苏启哲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能拜师苏定山真的是捡了个大便宜了。
还是自己站着不动,天上掉“馅饼”砸到脑门上那种。
你信不信,以苏定山在文化界的影响力,日后绝对能给苏启哲带来很多的便利。
所以,苏启哲对第二部创作热情更高了。
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抽出空来写。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不趁着现在“文化人少”吃一波社会的红利,难道要等到大学生烂大街的时候再搏出身吗?
这笔账,苏启哲还是算得清的。
名和利,他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