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做生意的门路(2 / 2)
其他人都沉默了,不知道怎么劝这父子俩。
虽说大家都是至亲,但事关苏大虎和苏茂隆这个小家的未来,他们说再多也显得多余。
“都怪爷爷我没本事,让儿子和孙子们受苦了。”苏启哲的爷爷苏米强也颇感自责。
苏大虎内疚道:“爸,您别说这话,您跟妈把我们4兄妹拉扯大已经够不容易了,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没本事。”
眼看好好的聊天变成了“诉苦大会”,苏启哲赶紧问道:“三叔,您还没说赚钱的门路是什么呢?”
“你看我,话题都聊偏了,话说我这次在密鲁逗留期间,发现当地的经济主要以农业、矿业、畜牧业为主,他们的轻工业非常的差,至少比我们国家差远了,听那边的人说,整个南美洲都是米国的工业产品倾销地......”
“我举个例子,米国生产的一辆自行车在密鲁售价要70—8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610—700块之间。而咱们国内生产的同样档次自行车,市场价普遍在200多块钱一辆,即使加上跨洋运输的费用和关税,成本最多也就300多块,这中间可是存在着一倍以上的利润......”
“咱们再说衣服、鞋子这些日用品,他们西方人,男人成年后都少不了一两套体面的西装和一双皮鞋。但是他们那边都是手工定制的,不仅贵,而且制作慢。”
“全套置办下来,就得要大半个月工资,甚至一两个月的工资。咱们隔壁义乌生产的皮鞋,市场售价才几十块一双,进货价更是低的要命。衣服鞋子一旦运到那边,就是好几倍的利润,真正的暴利生意......”
聊到发财的门路,苏大虎的眼中仿佛有光。
那炙热的野心,连苏启哲也为之动容。
哪怕不用苏启哲干预,苏茂隆也不可能劝得动苏大虎。
这个男人怕是已经下定决心要下海做生意了,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岂是苏茂隆劝得动的。
苏茂隆质疑道:“爸,您没骗我们吧?真有这么好挣钱的生意,别人为什么不做,还轮得到您?而且,同样是工业产品,米国离南美比我们近多了,怎么可能他们的产品比我们贵这么多?”
苏茂隆满脸的不信,担心父亲就是忽悠他们。
苏大虎介绍道:“关于这个事情,我也打听过了,咱们国内跟那边根本没通航班,就是远洋货运也得通过米国的港口转运,国内去那边的人少,发现商机的人自然少了......”
实际上九几年这会,也就一两家大型国营单位在密鲁有个把大型基建工程项目施工。
这些国内去的施工人员因为语言不通和管理政策的限制,也基本上只在项目施工地附近活动,根本接触不到太深的社会情况。
至于普通人,则根本没什么人去那边。
就算有人发现了商机,这天南海北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苏大虎这么大的魄力。
“至于,隆仔你说的为什么米国的轻工业产品比我们贵这么多,阿爸也没有搞懂。”
这种涉及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以苏大虎的水平确实搞不懂。
苏启哲出声道:“关于第二点,我可以解释一下,米国国内的用工成本比我们贵好几倍,行业执行标准也比我们严格。所以,像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轻工业产品,他们都是将工厂开在国外,或者直接从外国的工厂订购,自己国内不怎么生产,或者只生产高档的产品,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
“特别是像衣服、鞋子、袜子、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米国基本上都是从亚洲的工厂委托生产的,像魔都就有很多纺织厂是靠米国的订单活着,主要是咱们的用工成本便宜。”
苏大虎夸奖道:“你看,阿哲读过大学,见过世面就是不一样,这么深奥的道理都懂。”
苏启哲作为大学生,要是连这么浅显的双边贸易问题都搞不懂,完全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