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资产重组(1 / 2)
这一年来,市府国有资产清算委员会组织这些债主和职工代表召开了多次会议商讨。
目前,基本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首先,银行肯定是不要股份的,他们只求收回这些欠款。
之前产生的利息,银行可以放弃。
毕竟,那是兄弟单位欠下的坏账,总要有所优待。
但是,正菱纺织厂重组后,拖欠的债务就要按年计算利息了。
剩下的几家供应商,由于债务金额较小,破产重组能拿到的股份相对较少。
他们的诉求,就比较简单了。
归还欠款的话,参照银行的条件。
如果折算成股份,也行。
有,总比拿不回欠款强吧!
至于职工,他们肯定是想要钱了。
而这3400多万的债务,总共分5年支付。
第一年支付金额不少于400万,第二年支付600万……
反正,是要逐年递增还款,利息另算!
苏启哲继续问道:“官方还有什么附属条件吗?”
扣除外债,这里面至少有接近四千万的土地和建筑溢价收益。
用屁股想也知道了,官方不可能没提附加条件。
张鹤延道:“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官方的条件主要有3个......”
第一,正菱纺织厂的土地用途不能改变,只能是继续用于跟纺织相关的行业。
第二,重组后,市国资委对新公司的占股比例不少于百分之20。
他们不染指经营权,但要对日常经营进口进行监督。
第三,正菱纺织厂原本拥有600多名职工。
这些年来,陆续有一部分自食其力找到了工作,但需要安置的下岗职工也超过470人。
况且,一旦工厂复工的消息传出来,之前在外面找到工作的职工,估计也会陆续跑回来上班。
按照定格预估,需要厂里提供工作岗位的职工至少在600人。
这些人,不仅要解决他们的工作岗位,还要继续给他们缴纳社保。
比较坑的是,这些职工的平均年龄达到了31.4岁。
也就是说,一半以上都是中年人。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这种年龄层的员工并不吃香。
别的纺织厂都是一群年轻女工,你这边一群大妈。
不是寒碜的问题,是年纪大了,职工很难适应那个加班强度。
当然了,你不用他们也行,但要支付一笔钱买断他们的剩余工龄。
同时,这些职工现在跟家人居住在工厂的宿舍内,他们房子的居住权也要厂里保障。
至少,人家在职期间可以一直居住。
可就算是退休了,你也不好赶人。
否则,但凡有一两个起来闹事,你都不好收场。
所以,你别看土地溢价部分收益很高,但是这里面的麻烦却很多。
基本上,麻烦都集中在这600多名职工身上。
别看职工只有600多人,可要是加上他们的家人,拉起上千人去闹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恐怕也是上面限定厂区用途是纺织行业的原因。
要考虑这6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他们的技能固化了,换了其他行业基本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