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dd><a href="/209105/141204785.html">(2 / 2)
角落里一直沉默的学生小声说:“可能是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李教授点点头,又摇摇头:“都对,但不完整。王志强同学,作为三十年前的毕业生,你有什么看法?”
王志强站起身,眼中闪着光:“李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大二那年,我父亲去世,我打算辍学回家。是李老师找到我,说‘文学不能改变生死,但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死’。他帮我申请了勤工俭学,每周还额外花时间辅导我落下的课程。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成为完整的人。”
教室里响起轻轻的掌声。
李教授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继续讲课。他讲到自己的导师,那位在特殊年代仍坚持教书的老先生;讲到大学精神的传承;讲到知识与人格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说这话时,目光与校长相遇。校长微微点头,眼神中多了几分敬意。
下课铃响起时,没有人急着离开。李教授合上书,轻轻抚过封面上烫金的书名。
“这是我教师生涯的最后一课,但也是你们人生中的普通一课。”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感谢你们让我陪伴你们走过这一段旅程。”
学生们自发地站起来,掌声久久不息。王志强走上前,递给李教授一个笔记本——那是他大二时李老师送的,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依然清晰。
“您看,您给我的不只是知识,还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校长也走过来,握住李教授的手:“学校董事会已经决定,将文学院最好的教室以您的名字命名。您代表了这所大学最宝贵的精神。”
夕阳西下,李教授独自走在回家的林荫道上。四十年光阴,他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看着他们奔赴各自的人生。而他自己,始终守着这三尺讲台,做着那棵摇动其他树的树,那朵推动其他云的云。
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老师站上讲台,还会有新的学生带着憧憬走进教室。大学就是这样,个体来了又走,但精神永存。而他所珍视的一切,早已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延续。
经过图书馆时,他看到门口石碑上刻着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十三年前,他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还是个满怀理想的青年;如今,他用一生诠释了它的含义。
李教授深吸一口秋日微凉的空气,继续向前走去。最后一堂课结束了,但教育的故事永远不会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