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聊一聊那些年的知名女性(五十三)(2 / 2)
而普通老百姓,有羡慕的,也有顾之不及的,于他们而言,活着都很艰难,哪有心思谈情说爱,深情能当饭吃吗?
朱棣在追忆中默默流泪,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俩感叹着父亲的坏脾气,心想母亲若在,多好!也只有母亲能制得住父亲。
“徐氏这一生,虽短暂,可也活的精彩,她出身名门,风风雨雨的陪伴了永乐帝30余年,她于靖难期间有功,辅助于丈夫登基,在丈夫登基之后,有贤良淑德,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她还曾编书育人,写了《内训》、《劝善书》等等,以教育宫中女子遵守道德规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她还时常关心百姓疾苦,时常劝谏朱棣轻徭薄赋,关爱百姓,时常建言献策,建议永乐帝广纳人才,虚心纳谏等等,可以说徐氏活出了他的精彩,也受到了丈夫的尊重,可谓是身前尊荣,死后也极尽哀荣。”
洪武时期的徐氏,看着自己的一生,虽还未经历,但她由衷的露出了微笑,死并不可怕,因为她知道她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她知道她陪伴的是一个雄才略微的帝王,世人或说他篡位,但世人也会言他是当代明君。
正如天幕所言,她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所以她即使活不过知命之年,那也甚遗憾。
“徐氏的丧礼规格之高,是此后明清历代皇后所不及也,朱棣更是破了洪武帝为马皇后服丧的先例,老朱服丧仅有15天,而咱judy呢,穿白衣丧服穿了整整百日,甚至徐氏的百日仪典,也远超马皇后。”
“服丧百日,不仅仅是永乐帝一人,文武百官也都得跟着皇帝一起服丧,而众所周知,天子守国门,是从朱棣始,但是徐氏去世之时,朱棣还在南京,当他打算迁都北京,可他又不愿意将徐氏留在南京下葬,于是乎,徐氏的棺木停留后宫整整六年之久,直到北京的长陵修建好,才让太子扶灵到北平下葬,此后迁都前的十几年,朱棣北巡,在北京停留的时间比南京多太多了,或许是为了离爱妻更近一点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深情!”
朱元璋不爽的哼哼两声,逆子!倒反天罡啊!竟然骑在了他头上。
还有天幕这对比的,好像他对妹子不够深情似的。
他对妹子的情,那是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