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万众瞩目,杨一笑登场(1 / 2)
杨一笑虽然开国时间不久,但是大唐也采用宿卫制度。
宿卫将领的选拔很重要,必须亲族或者最铁杆的嫡系才能担任。
并且,宿卫乃是极为强大的一股战斗力。
首先是兵马数量最大的军队,名字是后世经常听到的千牛卫,一共分为左右两卫,驻扎地方有所不同。
古代以左为尊,因此左卫驻扎皇城。
只不过,左卫又细分成两部分,
左卫一,守护皇宫最外围,巡防的是皇宫城墙,故而有个细分的名字叫做金吾卫,这个名字对于后世而言也很熟悉,很多影视作品之中都有所提及。
但是后世经常存在误区,以为金吾卫是最核心的守护,其实不然,这一支军队守护的是皇宫外围。
左卫二,驻防之地在内廷,名字叫做御林军,这才是皇宫之中最核心的战斗力。
无论左卫一还是左卫二,负责的都是皇宫区域,因此统帅选拔很重要,大唐目前由崔寒山兼任。
说完左卫,再说右卫。
右卫驻扎在宫墙之外,职责比左卫要艰巨的多,不但要协防皇宫,而且还负责京城安全,倘若有攻打京城的战事,右千牛卫会立马变为守城精锐。
自古以来,守京乃是守国,因此,担任右卫的将领必须擅长守军之战。
杨一笑所有麾下的将领之中,有一个人最擅长这种防守战争,哪怕大唐军中猛将如云,然而全都对这个人服气。
如果是冲阵大战,又或者攻城之战,那么,大唐的将领也许相互不服,但如果只论防守,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如刘寒山。
所以,大唐千牛卫的右卫统领便是刘寒山。
左卫由崔寒山担任。
右卫是擅长防守的刘寒山。
天下各方势力经常发出感慨,两员大将的名字之中都带着山,这是两座山,守护杨一笑的两座山。
古人比较崇信玄学,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两座大山矗立,预兆着杨一笑的京城牢不可破。
……
除了负责外围的左右千牛卫,大唐的宿卫还有更精锐军队。
其中一支军队分为四部,驻扎之地在皇宫北侧,设立四大军营,叫做北衙四军。
而这北衙四军的统帅更重要,必须由皇帝身边的太监执掌,由于大唐方面并不隐瞒,因此各方势力全都探查清楚,乃是一左一右两个老太监,名字分别叫做黄一和童二。
黄一,童二,普通百姓也许不知道是谁,各方势力上层却有着猜测。
这两个人,都是曾经云朝徽宗老爷子的贴身守护。
黄一叫做黄裳,自幼陪伴老爷子长大,据说是个大内高手,放在江湖上属于最顶级的存在。
至于童二,各方也有猜测,很可能便是有着大帅之才的童贯,是一个既有万众骂名也有开疆拓土之功的老家伙。
以上这些,都是将领……
最后,宿卫还有个宿卫之首。
其实宿卫之首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代表着拱卫帝王的乃是各家嫡系子弟,既可以是文弱书生,也可以是武勋之辈,一般不需要打斗,反而是负责礼仪。
但是,大唐的这个宿卫明显不是象征。
各方势力看的很清楚,那青年手里拿的是真金鞭,历朝历代以来,静鞭三响乃是大朝会的重要一环,可惜由于宿卫之中缺乏猛人,因此沉重的金鞭需要用黄色丝线编织代替。
看起来也是金鞭,其实重量轻飘飘的,只能表达象征意义,但是起不到震慑威力。
唯有这个青年,用的乃是真鞭。
那可是长达三丈啊,折合后世足足九米,这玩意用纯金的金丝编造,可想而知重量有多么吓人。
一鞭子抽在地上,瞬间把青石抽裂,声如雷霆,碎石迸飞。
此等宿卫之首,武力如此超群,这可不是象征性的,这是真的具备威力。
岂能不彰显大唐的威武?
岂能不让各方来使感受威严?
……
忽然,皇宫之前出现一队 ,分立两侧,手持利刃。
又见一队兵卒,手持火绳之枪,也是分立两侧,拱卫朝会大殿。
这时候,宿卫之首昂声开口,声音清越道:“吾乃大唐宿卫,有良言以告知,凡我大唐文臣武将,且请进入天元正殿。朝官占位之处,位于大殿偏左,文武之首重臣,领衔约束下臣。”
“凡我大唐皇族,勋贵,巾帼妇人,并幼年子嗣,金殿之上,占位于中……”
“驻防来贺使节,占位于大殿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