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仇恨的种子(2 / 2)
彼时他心头一紧,搞不清楚冯懦为何会说那句话。朝会前两人在驿馆商议时,定的是“晓以大义,促其改错”的基调,从未提过“灭朝鲜”这般重话。
当时殿内朝鲜诸臣的脸色瞬间煞白,光海君握着御座扶手的指节泛白,连呼吸都滞了半分。他想开口圆场,却见冯懦眼神锐利如刀,正扫过阶下立着的几位朝鲜大臣——尤以领议政李元翼、左议政朴承宗神色最是复杂,似惊似喜,又带着几分隐秘的躁动。
“姜大人,在想什么?”冯懦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两人已走进驿馆的院门,院内一株老槐树枝叶繁茂,雨珠顺着叶脉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声响。驿馆是朝鲜专门为大明使臣修建的,规制仿大明驿舍,正厅挂着“远宾堂”的匾额,笔力遒劲,落款是几十年前出使朝鲜的大明礼部尚书的名字。
“冯大人,”姜曰广终于按捺不住,待引路宦官与随行侍从都退出堂外,他快步上前,压低声音,“方才殿上那番话,未免太过刚硬了。光海君本就对我大明心存疑虑,这般言语,岂不是更让他生了戒心?况且‘可灭朝鲜’四字,传出去恐落人口实,说我大明恃强凌弱啊。”
冯懦走到窗边,推开半扇木窗,望向院外那道始终徘徊在墙角的黑影——那是朝鲜司宪府的暗探,负责监视使臣动向。他唇角勾起一抹淡笑,转身时,眼底已没了殿上的锋芒,多了几分沉稳:“姜大人以为,光海君对我大明的戒心,是今日才有的?”
他走到案前坐下,端起侍从刚奉上的暖汤,茶汤是用朝鲜特产的人参熬煮的,汤色澄亮,却不及大明江南的碧螺春清雅。“上月途经义州时,我便让随行的锦衣卫暗查过——光海君三年前就暗中与后金有书信往来,虽未明着通好,却在边境开放了三处互市,默许后金购买铁器、粮食。你道他为何?不是不能,是不愿。”
姜曰广闻言一怔,手中的汤碗顿在半空:“竟有此事?我怎不知?”
“我大明的锦衣卫可不是吃干饭的, 早在朝鲜布置了大量的人手,朝鲜的一举一动,我们都了如指掌。”
“不过,此事干系重大,在未查实前,不便声张,而且后金已亡,这些事情反倒不那么重要。”
冯懦从怀中取出一卷折迭整齐的密报,展开后,上面是用朱砂写的小字,“这是锦衣卫从朝鲜内官处截获的密信,你看——光海君给后金可汗的信里写‘朝鲜地狭民贫,不敢违逆上国,然亦不愿与大明为敌’,这话听着中立,实则是在两头讨好。
他怕大明胜了,要追究他通金之罪;又怕后金胜了,迁怒他曾助大明,这般首鼠两端,如何能指望他真心助我大明?想当年我大明出十万之军救他朝鲜亡国之祸,这李珲真是随了他老祖宗是一条喂不熟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