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 还有一个人帮忙!(2 / 2)
他让庆修处理此事,便是让庆修自己解决的意思。解决好了就行。
李二没打算抓着这件事不放,不少文臣却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哪怕庆修将事情查清并解决了,冀州也没有出现民怨沸腾的情况,参庆修的奏折依然每天往李二御案上飞。
足足持续了大半个月,见李二没有反应,庆修也是懒得理会,这些文臣才渐渐作罢。
况且,比起参庆修,朝堂有一件更大更重要的事,吸引了这些文臣的目光。
秋闱科举。
再过几个月就是秋闱科举,具体由谁主持这次科举,至今仍没有定下。李二在朝堂上提起时,顿时一干文臣的注意力就全落在了秋闱科举上。
而且为了秋闱科举的主考官和两个副考官名额争论不休。
要知道,秋闱中举的人,都是要称呼这三个主要考官一声座师的。谁拿下这三个考官名额,谁就能从一众进士里,挑选出人才拉入自己阵营。
东宫。
自从李承乾被关禁闭之后,他便低调了许多,议事堂也是打那之后,首次再挤了这么多人。
十几个李承乾的心腹全部来了。
“庆国公在朝堂上风头无二,加上上回洛阳刺史的事,他算是与东宫彻底结怨了,此人不得不防。”
“但朝堂上目前没人能压得住他的风头,陛下也偏心于他。殿下,若是这次能将我们的人抬上主考官的位置,成为今年学子的座师,日后朝堂上就会有更多我们的人,也多了些压制住庆国公的希望。”
说话的幕僚不敢将话说得太死,毕竟庆国公不好对付,有一批学子作为门人,也未必能真的压制住庆国公。
可有希望,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另一个与他不太对付的幕僚哼道:“就算没有洛阳刺史一案,庆修也没有与东宫结怨,他身为魏王老师,无疑是会站在魏王那一边,东宫的对立面。”
不过,他倒是没有反驳争取到主考官的事。
他继续道:“洛阳刺史案,陛下对东宫的意见不小。拿下主考官,一来能得到一批学子支持,二来,殿下将刺史办得漂亮的话,能让陛下见识到殿下的能力,挽回些印象。”
李承乾心念微动,“你的意思是,让孤争取这次主考官的位置?”
“可历来科举主考官无一不是学问声望皆名扬天下的大儒,孤何德何能,能当主考官。”
“没错。”那名幕僚弯腰长长施了一礼道:“历来科举主考官无一不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但是,殿下莫忘了,您是大唐的太子。”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的身份,足以抹除您不是大儒的不足。”
“能得大唐太子为主考官,成为大唐太子的门生,这些学子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承乾听得越发心动。是了,他堂堂太子,给一群白身书生,或是刚刚进士及第的书生当座师,算是他们捡了便宜了。
“诸位可有什么好主意,能让孤争取到主考官一职?”
李承乾皱紧眉头道:“如今朝堂上各方争得面红耳赤,不相上下,父皇却一直没有表态,我们想拿下主考官,怕是没这么容易。”
最重要的是,洛阳刺史案后,父皇对他态度大不如前,经常挑刺,得知他想当科举主考官的话,估计不会同意。
他没将这个顾虑说出来,不是他,是东宫的人也行,只要能将主考官位置攥到东宫手上即可。
“殿下何不从太子妃那边入手?”陆德明忽然道。
众人微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陆德明指的是什么,纷纷附和。
“没错,太子妃出自武功苏家,是正儿八经的书香世家。四大世族被庆国公弄垮台后,论起学问,就数这些书香世家最有影响了。”
“苏家在这方面人脉广,有他们帮忙,魏王他们想抢过我们就不容易了。”
“太子妃的伯父苏瑁乃是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又娶了南昌公主,在陛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怎么让苏家配合,说动陛下将这次秋闱科考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面色却不太好看,但是他也清楚,他们说得有道理。
他是不喜欢太子妃苏氏,苏氏代表的苏家,却是他如今迫切需要的支持。再者,有苏氏在,只要他不做得太过分,苏家也必然会选择他。
陆德明瞥了数眼李承乾,他清楚太子和太子妃关系不好,太子素来不喜欢这个陛下安排的,过于循规蹈矩的太子妃。
可是,这种利益联姻,喜不喜欢是次要的,利益连结才是首要的。
他低声规劝道:“太子妃毕竟是太子妃,殿下纵然不喜,现今也该做做表面功夫,否则苏家那边不好交代。”
用不着的时候,冷落就冷落了。现在要苏家帮忙,总不能还冷落他们嫁到东宫女儿。
李承乾沉着脸,“孤知晓了,会妥帖处理好此事。”
闻言,陆德明没再过多废话。太子有时行事是荒唐狂悖了些,但并非不知轻重。他既答应了,便意味着至少会做好表面功夫。
在场幕僚面面相觑,假装没有听见太子和陆德明之间的话。
陆德明是教导太子的老师之一,有规劝太子之责,地位与他们不一样,劝太子修复与太子妃的关系并不打紧,他们只是幕僚,却是不好开口置喙太子后院的家事。
汉王李元昌捋了捋颌下短须,提及了另一个人。
“除了苏家,还有一人,他能帮忙的话,此事就成了大半。”
李承乾沉吟:“王叔说的,可是舅舅?”
“正是,长孙丞相深得陛下看重,他一句话,顶得过苏瑁十句。彼时朝堂上有苏家,陛下那里有长孙无忌,殿下担任主考官之事,便十拿九稳了。”
实际上,李元昌觉得,只要长孙无忌站在他们这边,秋闱科举的主考官,必然是会落在他们东宫党派上。
朝堂上除了各方势力,多得是见风使舵的人。一旦长孙无忌表露了态度,许多人便会调转风向,转而支持东宫。
李承乾眼睛先是亮了一瞬,随即又叹了口气,摆手道:“此次与我相争的人有魏王,同为外甥,舅舅平素又与庆国公交好,颇为看重他这个女婿。”
“此回,怕是不会帮我,这条路走不通。”
当初洛阳案发,长孙无忌就没有帮他,李承乾不认为这次长孙无忌会帮他。
李元昌冷笑,“殿下,您与魏王是同为长孙无忌外甥,但您才是东宫,才是大唐未来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