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 第407章 教太子学《论语》

第407章 教太子学《论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靖康二年十月初一,大朝会。

垂拱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李世民端坐龙椅,听着各部汇报。

兵部尚书吕好问正在陈述:“...西征大军已陆续返回驻地,阵亡将士抚恤也已发放完毕。”

“然各部将领多有奏请,望陛下早日定夺西辽之事。”

话音刚落,张仲熊便迫不及待地出列:“陛下!西夏已平,我军士气正盛,当一鼓作气,直捣西辽老巢!”

姚雄也附和道:“是啊陛下!西辽如今内乱不断,正是用兵良机。”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众将领个个摩拳擦掌,而文官们则面露忧色。

李纲出列劝谏:“陛下,连年征战,国库虽充盈,但民力已疲。且塞外寒冬将至,此时远征恐非良策。”

“李相此言差矣!”

姚雄反驳,“正因为寒冬将至,西辽人必不防备。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李世民静静听着双方争论,手指有节奏地轻叩扶手。

待声音渐歇,他才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

李世民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朕知你们求战心切。但李相所言不无道理。”

李世民站起身,走下御阶:“西征大军刚经历苦战,需要休整。兵器甲胄要修缮,战马要养膘。更重要的是——”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将:“从汴京到西辽,粮道漫长。若在寒冬行军,十个民夫运粮,能有三个送到前线就不错了。朕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种师道捋须点头:“陛下圣明。老臣在西北多年,深知冬日行军的艰难。大雪封山时,别说打仗,能活着走到目的地都是奇迹。”

众将领虽然不甘,但见皇帝和种师道都这么说,也只好偃旗息鼓。

李世民回到龙椅,继续道:“不过,现在可以开始备战。”

传朕旨意:命陕西各路转运使加紧储备粮草。”

“工部督办,在河西走廊修建十二座中转粮仓。”

另派使者联络回鹘、吐蕃,许以厚利,为来年用兵做准备。”

这一连串命令显示出李世民早已深思熟虑。

众臣纷纷领命,再无异议。

退朝后,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了种师道、李纲、赵构、赵楷、吕好问等人。

“种公。”

李世民指着墙上的巨幅地图,“你久在西北,觉得从哪条路线进兵最妥?”

种师道眯眼看了会儿,手指点在一处山口:“老臣以为当从肃州北上,沿黑水河推进。虽然路途较远,但水源充足,且有回鹘人可做向导。”

李纲忧心忡忡:“陛下,老臣还是担心粮饷问题。此番西征西夏,虽缴获颇丰,但来年若再征西辽,只怕...”

“李相放心。”

赵构笑道,“我等在江南查抄的那些豪强家产,折合白银不下百万两。”

“再加上高丽、西夏的缴获,支撑两场大战绰绰有余。”

李世民赞许地看了赵构一眼:“九弟办事,朕放心。”

说完,李世民转向李纲,“民生方面,还要李相多费心。”

“传朕旨意:免除陕西、河东两年赋税。”

“江南遭方腊余党祸乱的州县,免赋三年。”

李纲这才露出笑容,捋须道:“陛下仁德!老臣定当妥善安排。”

正说着,李福全匆匆进来,躬身禀报:“官家,太子太傅说太子殿下背不出《论语》,正在东宫哭闹...\"

李世民闻言,不禁扶额苦笑:“这孩子...”

李世民转头对众臣歉意地拱了拱手:“诸位爱卿,今日便先议到这里,其余事务明日再议。”

众臣纷纷起身告退。

李纲临走前还特意宽慰道:“太子年幼,课业不必操之过急,陛下且宽心。”

待众人退下后,李世民摇头叹道:“谌儿性子倔,怕是又跟太傅较上劲了。

“走吧。”

李世民整了整衣袖,对李福全说道,“随朕去东宫,朕倒要听听,这次又是哪句《论语》难住了朕的太子。”

……

东宫书房内,十岁的赵谌正抹着眼泪,面前摊开的《论语》上沾了几滴泪渍。

太傅蔡懋束手站在一旁,满脸无奈。

“爹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